时间:2018-3-2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治感冒病歌诀

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

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咳嗽加尺泽。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

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

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

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

腹泻隔姜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腹泻可隔姜灸神阙穴。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

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

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

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

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

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

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

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痛经针归来、太冲。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点刺出血。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七、治心神病歌诀

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

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

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

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心主神,心神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或神门、关元、合谷。头痛可加太阳、列缺。失眠加涌泉、印堂,眩晕加内庭、百会,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心悸加内关、太冲、心俞、肾俞,交通心肾,养血镇静。

八、治阳痿早泄歌诀

阳痿早泄需开导,再刺三里三阴交,

命门曲骨太冲穴,关元肾俞加灸烤。

阳痿早泄病人,常与缺乏生理知识,还有思想负担较重有关,因此治疗时要问清情况,给以正确解释开导,暂时夫妻分居,容易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九、治癫狂病歌诀

风府少商加上星,隐白申脉并大陵,

曲池颊车承浆穴,轻刺舌下重劳宫,

男刺会阴女玉门,常用之穴是人中。

此歌诀即唐代名医孙思邈治癫狂症十三鬼穴所改编,歌中舌下即舌下中缝,它在金津和玉液两穴之间。玉门穴位于大阴唇上方,少用,病情若重者可一次用十三穴,轻者可选五至七穴,每次交换使用,但都要用泻法强刺。另外,百会、间使、丰隆、太冲也为常用穴,可作备用。

十、中风急救歌诀

中风闭证针百会,劳宫涌泉紧相接,

脱证内关灸关元,莫忘隔姜灸神阙,

人中闭脱可通用,闭症十宣可放血。

中风急救,首先区分闭证、脱证,方能有的放矢。不论闭证、脱证皆可应用人中,对于闭证可在十宣放血。脱证千万不能多用灸的办法。《医宗金鉴》云:“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固紧牙关”,可供辨别闭、脱证时参考。

十一、口眼歪斜歌诀

口眼歪斜合谷先,地仓攒竹丝竹空,

百会颊车二白用,再取内庭和太冲。

口眼歪斜属风邪中于经络,可用歌中穴位尽早治疗。二白指阳白与四白,初起针患者患侧,久则两侧均用。配合葱白煎汤来熏洗患侧,避风寒,忌烟酒,收效较快。

十二、治四肢病歌诀

四肢病用局部穴,分经取穴轮流医,

患侧病久健侧治,针刺阿是功效奇,

下肢环跳足三里,绝骨阳陵并解溪,

上肢外关曲池刺,合谷后溪并肩髃。

四肢疼痛、半身不遂等,均可局部取穴,但是还要辨证分经取穴,一般先针患侧,病程日久针刺感觉迟钝时,亦可先针健侧,再针患侧,遇到疼痛,有时取阿是穴效果好。

十三、治眩晕证歌诀

目眩头晕足三里,百会印堂风池取,

太冲曲池兼合谷,三阴交穴并后溪。

眩晕因肝阳偏亢,上冲头目而致,可用太冲调治肝经,足三里导气下行,再配其它各穴。若痰热盛者可加中脘、丰隆。针刺治疗多用泻法。

十四、口齿咽喉歌诀

齿痛颊车并下关,喉痛风池和廉泉,

齿痛人中喉照海,两症合谷全承担。

四总要穴:面口合谷收,故齿痛喉痛可应用大肠原穴合谷,一般加局部穴,痛重时可加人中。肾阴虚火旺齿痛喉痛,可加肾经照海养阴清热,润喉止痛。

十五、治疗耳病歌诀

耳病下关及听宫,耳门完骨风池行,

外关中渚合谷穴,久病再把肾俞针。

耳部为少阳经所过,取手足少阳经耳门、完骨、中渚、外关和其它局部穴,加面部治疗总穴合谷即可。耳为肾窍。耳病久者,治疗要加刺肾俞。

十六、治疗眼病歌诀

眼病太阳和睛明,攒竹鱼腰四白中,

合谷光明一般刺,其它穴位手要轻。

—般眼病局部取穴加合谷即可。胆经起于眼外角的瞳子髎,刺光明对目疾较好。眼部的各穴位要轻刺不要捻转、提插,另配风池治眼病,治疗时针感由穴位传向同侧眼部效果明显。

十七、治疗腰痛歌诀

腰痛主穴选委中,肾俞命门大肠俞,

咳嗽痛增不能动,加刺阳陵问轻重,

风寒急性难俯仰,攒竹二穴可用上,

腰痛连腹卧不安,天枢针后可起床。

四总要穴:腰背委中求。急性腰痛可在委中放血治疗,局部配肾俞、命门、大肠俞。若痛甚以致不能咳嗽,咳则疼痛增加,刺阳陵泉,用泻法。

边针边令患者咳嗽,问疼痛是否减轻。因风寒而致急性腰背疼痛,前俯后仰困难,可针两眉头攒竹穴,出眼泪效果更好,此为笔者经验。如果是腰痛连腹可针天枢,从阴引阳。

十八、五十肩痛歌诀

五十肩痛不能举,攀头摸脊穿衣难,

先刺条口透承山,合谷曲池肩髃全,

还要配合多锻炼,阳陵泉穴不能忘。

五十肩又叫肩凝症,多在五十岁左右得此病,表现肩部疼痛不能上举,攀探头部,后摸脊柱,穿上衣等俱感困难。先以针从条口透承山穴,再依次针合谷、曲池,最后针肩髃。还要令患者高举患肢上下活动或者以肩为圆心以患肢为半径作画圆活动,以加强功能锻炼。

十九、治疗落枕歌诀画

头项强痛难回顾,先刺承浆后风府,

前后困难刺后溪,左右难转昆仑寻。

“先刺承浆后风府”出自玉龙歌,屡用屡效。如果前后低头抬头困难加后溪通督脉。若左右回顾转头因难,针昆仑,以疏通太阳经气以止痛。

一切都要从“夹针”现象说起

夹针,在临床施针过程中经常发生,也称“滞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施针部位肌肉痉挛,患者精神紧张导致针体“插而不进,拔而不出”的现象。当夹针现象发生时,施针部位的肌肉出现痉挛且疼痛感增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夹针现象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会比治疗前有明显地减轻:

李振全老师现场授课视频

原因分析:

①夹针时,增加了对穴位、经络的刺激强度;

②夹针时,激发了组织、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与兴奋性;

③夹针时,痉挛的组织可使血管快速收缩,当痉挛的组织得以缓解时血管迅速舒张。快速收缩与舒张加速了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变了组织的微循环状态;

④夹针时,可能会增加某些物质的释放,如类吗啡等物质。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李振全医师研发出“滞针”针具,并在滞针动态治疗过程中,创造性地推出“滞针动态疗法”,又称“滞动针疗法”。

滞动针治疗脱发

学员1:李老师您的滞动针真的很棒!请问治疗脱发需要辩证吗?要不要配合全身治疗?吃中药了吗?有空看见了我的问题再答,先谢谢了!

李老师:好!有几种情况:1.排除化学性因素;2.排除精神性因素应;3.排除毛孔闭塞性因素。除此以外效果都很好。

操作1:选3寸滞针,平刺神庭上星透百会。进针方法,边进针边捻针边退针,形如蚯蚓。

操作2:在此基础上各旁开1.5寸处进针,这三针至关重要,进针方法如上泡制。

所谓辨证,需要简单思考。即直视。大不不需要体针。如果发根部有毛囊,或微见毛囊都有希望长出毛发来。

学员2:请教老师边进针边捻转边退针到底是进还是退?

李老师:这是个手法技巧,边进,即捻;边退,即退。进进捻捻,退退。

学员2:李老师,进多退少,最后留针?

李老师:进退多少不能定量,是根据患者头皮硬度、进针难度与需要掌握与控制。一般不留针!

学员2:头皮扎松了就出针?

李老师:感觉针进退自如即出针。

学员2:针刺的频率怎么把握,一周一次?

李老师:因人、因病、因需而异,前三天可以一天一次,随后间隔长短自定。

滞动针疗法治疗膝关节滑囊炎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膝部酸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弹响等。关节僵硬、发冷也是症状之一,以僵硬为主。劳累受凉后症状加重,严重者会发生活动受限

诊断:早期无明显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至于半屈位强直。主要是关节滑囊、滑膜、韧带受损。

治疗取穴:

1、胃经:梁丘、犊鼻。

2、脾经:血海。

3、鹤顶。

4、髌韧带(髌骨下缘凹陷处)、股直肌肌腱、骨外侧肌、股内侧肌。

案例

刘某,女,65岁,家庭妇女

主诉:膝关节上下楼疼痛,屈曲困难10年

检查:膝关节无红肿、变形、积液、髌骨上缘与髌骨下缘处压痛。膝关节ct检查无异常

治疗

股直肌、髌骨韧带损伤

治疗原则:散瘀通络

主选穴位:鹤顶穴、犊鼻穴

鹤顶穴刺法

鹤顶穴:髌骨上缘凹陷处平刺,向股直肌方向

进针2.0-3.0寸,

行滞针操作(向后)3-5次,不出针,直提行滞针操作3-5次

犊鼻穴刺法

犊鼻穴斜向内上(血海穴)

进针2.0寸,(穿过膝横韧带)

行滞针操作斜向后下牵动3-5次

“滞动针”的魅力来源于创新

事实上,遍览典籍,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滞针术”的存在。传统滞针术,是通过对针具的搓、捻手法使其固定在穴位上,如《金针赋》、《普济方》、《针灸问对》等与现代医学刊物都有明确地应用记载与报道。那为什么传统滞针术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临床体系呢?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因为“器”之不到,也就是针具的限制。

滞动针疗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基于针具改良基础之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通过对比,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滞针针具与传统毫针的差别和进步:

针具

专利滞针

传统毫针

特点

针体表面设有微细凹槽,滞针快不易脱针

针体表面光滑,滞针难度大,易脱针。

操作

捻转提动、牵动、颤动、摆动,手法多样。

捻转、提插,手法单一。

针感

强,持续时间长。

弱,持续时间短

运动方式

组织运动

针体直接运动

得气

动态得气

捻转得气。

补泻方式

动态补泻

捻转提插补泻

一次性治疗时间

短,5~10秒

长。15~30分钟

运动幅度

运动幅度大,波及面广

不强调运动幅度。

动针波

产生动针波。

不产生动针波

动针效应

不仅作用本穴位、经络,同时作用相邻穴位与经络产生张网捕鱼效应。

仅限于本穴位、本经络。产生单干钓鱼效应。

功能

刺激穴位、经络充分,具备以针代刀功能,松解粘连、筋结组织功效显著。

刺激穴位、经络不完全,不具备松解粘连、筋结组织功能,不产生“以针代刀”功效。

留针

即针即出,不留针

留针,待气、催气、守气

由此可见,滞动针在针具的选用、捻转角度的大小、滞针的速度、得气的快慢、疼痛感的强弱以及对组织的损伤程度等,都远优于传统滞针术。

滞针的目的就在于动态治疗

动态治疗,又称“动针效应”,是通过有节律地、最大限度地、间接地组织“运动波”实现对治疗部位(如病灶、穴位、经络,脏腑、组织,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并通过“动针波”所产生的“动能”(针体提拉的力量、速度)与“势能”(针体提拉的力量、高度)激发和调动机体的潜能和免疫系统功能完成对机体机能的调理与疾病的治疗。

动针(提拉)幅度愈大,峰值就愈高;峰值愈高,聚积的脉气(能量)愈足;脉气愈足,动势愈明显,阳气上升得愈快。当动针(提拉)幅度下降或回位时,能量随之而减小,气体会产生弥散作用即“散瘀行气”作用。

动针过程

是适宜、良性、有效的刺激,当这种适宜的、良性的有效刺激生时,体内类吗啡物质的释放会增加从而达到抑痛、止痛之目的;

是组织与组织间的相互运动,有利于减压减张,有利于组织散瘀消肿;

是在动态中实现对粘连组织、筋结、条索的松解,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可以快速激发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和兴奋性;

可以快速改善病变组织的低氧状态和微循环障碍,促进新陈代谢,促使处于病理状态的组织像生理状态转化。

滞动针张开大“网”能捕哪些“鱼”?

滞动针疗法,派生于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微创技术。因其针具效应的“双重性”(针效与刀功)和滞动针效应的“多重性”(按摩、刃针、钩针、拨针等治疗效应),施针手法、技法绝非等同于传统的针灸,其产生的效应也绝非是“单干钓鱼效应”。滞动针强调动态操作,动态操作可以增强对穴位、经络的刺激强度,扩大刺激面积;它不仅使本穴位、本经络能得到刺激,同时相邻的穴位、经络也得到相应的刺激,即产生“张网捕鱼效应”。用滞动针操作直接施针松解可即刻产生“以针代刀”功效,即“针出结节散,疼痛消失”。

因此,滞动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广泛:

应用范围

施针目的

疗效观察

穴位、经络,脏腑

疏经通络,平衡阴阳,

功能调理

显效

急性软组织损伤

减压、散瘀、行气

即刻效应

慢性软组织损伤

松解粘连、结节、条索

即刻效应

经筋病

消灶

即刻效应

颈椎病

疏经通络,温经散寒

即刻效应

神经根型

解除神经根卡压

显效

椎动脉型

松解椎动脉周围组织

显效

交感神经型

松解交感神经节周围组织

显效

颈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有效

肩周炎

温经散寒,松解粘连

显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显效

瘀血型

减压、散瘀、行气

显效

肝肾亏虚型

舒筋通络,补益肝肾

显效

腰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显效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消灶疏筋,恢复功能

显效

肥胖症

调理脏腑,促进代谢

显效

便秘

生津通便

显效

美容

促进代谢,调理气血

显效

内外妇等科疾病

调理,施治

显效

脱发

促进毛囊代谢

显效

学习内容:

(一)、滞动针医学总论:概念、产生、特点、应用、滞动针医学原理

(二)、滞动针针具:来源、结构、特点、应用

(三)、滞动针针具技法:

1,滞针技法:滞针针具、滞针操作、滞针要素

2,动针技法:组织动针、手法动针、自主动针、动针三要素

(四)滞动针临床应用

1,常规操作

2,进针方法:直刺进针法、斜刺进针法、平刺进针法

(五)治疗

一),颈部症候(颈椎病)

1,颈部经络特点

2,颈部解剖特点

3,颈部症候特点

4,颈部检查要点

5,颈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二)、肩部症候(肩周炎)

1,肩部经络特点

2,肩部解剖特点

3,肩部症候特点

4,肩部检查要点

5,肩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三)、腰部症候(腰突症)

1,腰部经络特点

2,腰部解剖特点

3,腰部症候特点

4,腰部检查要点

5,腰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四)、膝部症候(关节炎)

1,膝部经络特点

2,膝部解剖特点

3,膝部症候特点

4,膝部检查要点

5,膝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五)、足跟症候(足跟痛)

1,足部经络特点

2,足部解剖特点

3,足部症候特点

4,足部检查要点

5,足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由李振全老师亲自授课,小班教学,一对一指导;授课与临床演示相结合,学习内容注重临床性和实用性,再现实际应用场景,穿插讲解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分组讨论、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培训班结束后进行考核。

时间与地点:

年8月22日—8月24日(21日报到)北京

1、研修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

联系方式

王老师:

下面附课程安排(长按保存)

点击阅读全文

查看老师讲座视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白典风医院怎么样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