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3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冬病夏治理论也自此而生。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药物最容易吸收;加之昼长夜短,人体阳气更易耗散,利用这一时机顺势给人体补充适量阳气,可以达到驱散内伏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作用。冬病夏治方法也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可视个人病症不同而采用某种或某几种方法来治疗。我院中医科在即将到来的夏三伏时节,会采用穴位贴敷、小儿推拿、艾灸等方式,顾护人体阳气、促进健康。三伏贴治疗适应症

1.小儿:反复感冒咳嗽、鼻炎、厌食、腹泻、便秘、盗汗等。

2.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生、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3.男科问题:男子阳痿、早泄等。

4.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胃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

6.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7.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三伏贴须知事项

1、反应强烈很正常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2、要保持连续性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3、抓住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4、遵守固定疗程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药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2、药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3、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伏时间表

伏前加强7月06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04日

中伏加强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医院三伏贴特惠价:

每贴30元,预约赠送伏前贴,5贴只需元。

去年三伏贴老顾客立减20元,并赠送伏前贴,5贴只需元。

组团满5人,并赠送伏前贴,5贴只需元。

医院健康之前群好友,可享受福利元。

现在开始电话或进店预约,即享受双重好礼:

赠送伏前预贴。

赠送精美水杯。

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即将于7月6日火热开贴,冬病夏治三伏贴,一年一次的机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体验咨询,预约有礼,组团优惠,开始倒计时!!!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