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的妈妈们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很大,机体抵抗力也大为下降,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盘娩出后还留有巨大的创面,因而极易感染患病。 有的妈妈产后还出现各种身体上的疼痛,苦不堪言。 讲真,小优看到本该单纯幸福着的妈妈们还要承受着疼痛,也特别心疼,所以特意将产后可能发生的疼痛及应对措施做一个大盘点,针对产后最可能会出现的10种疼痛,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让妈妈们摆脱疼痛烦恼。 01 腹痛 产后2~4天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喂母乳时疼痛更明显。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应对方法 如果痛感轻微,不必理会,还是顺其自然好了。 痛感明显者可轻轻按摩小腹,或用热水袋热敷。 痛感较重甚至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止痛药或镇静药。 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汤,有助于减轻疼痛。 02 会阴痛 产后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可能有痛感。 通常有2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些部位是胎儿娩出时的必经之地,导致这些部位的肌肉因扩张而出现轻微肿胀; 另一个原因在于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术和产钳,则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伤害,痛感也会更重些。 应对方法 产后立即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很有帮助。 温水淋浴。 疼痛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止痛药。 03 阴道痛 如果胎宝宝比较大,那么胎宝宝从狭窄的阴道娩出时,就会迫使阴道组织过度扩张与伸展,造成淤血和损伤,从而留下产后阴道痛,发笑或大声说话时痛感更明显,往往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 应对方法 温水淋浴。 用纱布包裹碎冰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 疼痛剧烈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 避免对疼痛部位产生压力的姿势,睡眠宜取侧卧位。 站或坐不要太久,坐时可在臀部垫个软枕头,或坐在中间有凹陷的坐垫上。 做促使阴部组织恢复的运动。比如做憋尿动作,以收紧阴部及肛门附近的肌肉,持续8~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肌肉,并持续几秒钟,每天做20次。 04 耻骨痛 不少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感觉耻骨处疼痛,严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这是因为胎宝宝娩出时损伤了耻骨和周围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恢复正常。 应对方法 采用弹性腹带固定骨盆,帮助耻骨恢复。 少做上下楼梯或走斜坡路的活动。 走路时放慢速度,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加重耻骨损伤。 05 尾骨痛 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痛感会加重。主要发生在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的产妇身上。这是由于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时将尾骨及肌肉挤伤导致的。一般在分娩后1~2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方法 疼痛处热敷。 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 06 肌肉痛 分娩时较长时间猛烈用力,造成肌肉组织或韧带过于疲劳。加上失血引起血气两虚、周身毛孔张开,容易使风寒侵入体内,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两腿间的肌肉疼痛更为显著。一般数日内可以痊愈。 应对方法 注意保暖,寒冷季节更需注意。 月子里不接触凉水,以免寒邪侵入肌肉。 在疼痛部位搽抹红花油。 按摩。 温水淋浴。 07 乳房胀痛 分娩后2~3天,乳房逐渐充血、发胀,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致使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可潴留于乳房内,引起乳房发胀与刺痛。 应对方法 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 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帮助乳腺通畅。 奶水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吸出,也可用手挤。具体方法小优之前有给大家介绍过哦,忘记了可以往前翻翻看。 08 足跟痛 产后足跟痛,中医学归因于产后肾虚。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方法 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 穿凉鞋或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 请中医师指导,采用以补肾为主的食疗和药疗,积极调养。 09 手腕痛 由于孕产期体内激素变化,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加上抱宝宝的姿势不当、时间太久,造成手腕肌腱劳伤,医学称为“腕管综合征”,俗称“妈妈腕”。 应对方法 注意保暖,尽量不接触凉水。 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将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佳的支撑。 坚持锻炼,如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 必要时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10 膀胱痛 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妈妈比较容易膀胱痛。另外,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发生了细菌感染,引起膀胱发炎,也会诱发疼痛。 应对方法 进行导尿或排尿训练,及时排空膀胱。 膀胱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