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疗法是从香港传来的。此方法很好。对心脏病也有很好疗效,不妨一试。但贵在坚持。它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数,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约半点钟(或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静)。加 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惊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以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不论什么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勤习。 三、甩手的作用 甩手原名《达摩易筋经》,有十二卷,名气很响,很多书提到它,但早已失传,现在发掘出来,是中医最可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可惜暂不易为很多人所了解。 四、甩手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五、甩手十六诀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胯宜松、肛宜提、跟宜稳、趾宜抓。 六、反应问题 针灸推拿有反应,甩后更有反应。反应就是血在起变化,反应规律是胸腹松了,脚生热了,四肢末梢原来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热、虫爬蠕动等等。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断勤习,坚持有恒,对改善体质,是毫无问题的。 ?关于甩手治病的方法等 一、甩手何能治癌 人体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医认为是“气血”。“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从量变到质衰,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二、甩手治癌 每天上午甩次,下午甩次,晚上甩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 患关节炎,大便后流血,同时患食道癌,甩手后两种病见好,食道癌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 颈部生淋巴癌……甩手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 甩手几个月,可治愈半身不遂及肺癌。癌到底是什么?癌与瘤都是气血的结聚,经络阻塞不通的结果,也是应吐的“故”。由于血液流转缓慢,质量、淋巴、粘液、胞汁等等变化,由于血液动力功能不足,热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脱。甩手后胃口开,新血增,肩胛劲,上部负担(僵硬)解除,腹部横膈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跃,使肠胃间靭气发生,肾间动气有兴奋与抑制作用。到了血液产生热量,有利于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三、甩手治肝癌 是肝硬化晚期腹水也能治,发炎肿大是不谈了。为什么?这是一个气血问题。肝病不适是气肌不舒,有积水,不能排出,当然难过影响胃、脾、胆等,而甩手来讲是能解决问题,一甩马上打呃、放屁,好得很。中医理论是三焦通了,新陈代谢改变。 硬化了,是死了,还能改变吗?硬化是质量,机能萎靡不振是事实,但还有矛盾,主要是气血动力不足,甩手一张一弛,使气血活跃,一面开胃增新血,及通窍,毛孔开,肝就从停滞状态逐步新生。没有硬,也没有块,硬变软,软变硬都是有变化的。甩手的贡献是能使“硬化”的肝产生新生作用而变软,是中医一个杰出的创造发明。 四、甩手治眼病 患高血压影响了眼睛,经过甩手后,血压恢复正常,眼镜也可不用。 患白内障者,日甩两次,早甩次,晚甩次,四周以后可看见东西。 眼睛有沙眼、有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后体质增强,体重增加,眼睛也没有毛病。 甩手对眼睛有利是一个普遍规律,有的戴°眼镜的,甩手后不戴了。有的看书,看报很吃力,看不清,甩手后看得清了。为什么内经中说日受血而能视,这是一个血的问题。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 甩手后普遍规律是:能走站、能睡觉、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 五、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在一起,这个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节起了变化。 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20跳,10跳,而往往也有问题,上而充血,下而血气走不到。 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兆,是两边血流有矛盾。因此脉里反映出来不平衡,上下不平衡……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六、甩手歌 1.用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恒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力充沛体轻松。 2.甩手治病的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血不通起百病,气和心平病难侵。 七、甩手与脉的变化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治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从脉理反映出来…… 1.心脏病、高血压,一般脉浮高,太快,血压提高,跳得越快。因此,心脏病与高血压是密切联系的,正常的脉是60至80匀。长有力而深。心脏病、年老体弱的脉低是60而微弱,低血压脉散弱。 2.神经病,精神分裂症,肾脏病,一般脉快而滑、浮,中医叫心肾不交,心跳能慢,病也能治。 3.血液病,淋巴病,一般脉慢弱,有的按之不动,有的左右不一样,两边脉的矛盾,血流也有矛盾。 4.半身不遂,中风的人往往脉两边不一样,有相差每分钟20跳,与关节有关,一边不通,一面压力增加。 八、甩手之后能改变,为什么?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是血分的不足。 甩手能够补血,就有控制气的作用。何处来补,从按摩肠胃等处增加运动,对于吸收营养上去补。脉跳太慢的,是血流转有阻碍和血量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脚也正常了。脉的变化是经络的改变,怎样改变?脉从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脉,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柱一样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通通都不难改变。“上三下七”,上虚下实,而更加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 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下来)七分是实。
双腿微屈
现在网上和民间习练的甩手功,原名应该是易筋甩手功,出自《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总主编萧天石先生。民国52年由自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李章智先生考证,该书作者曾与当时著名密教上师南怀瑾交友,并经其介绍得识光厚老禅师,后大病欲亡,得禅师救治而愈,随遍访僧道,遍参道家名师,以求延生续命之术,后著有《道藏精华》,《正统道藏》等书。甩手功就是从其易筋甩手功演化而来的。民国50年代就在台湾与香港等华人社会流行。
易筋甩手功,属道家导引气功,与五禽戏,八段锦似,同为强身治病之功法,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见效之速与收功之宏,不下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多种拳术及动功,有资料称该功法对中老年人尤其慢性病患者及因虚弱亏损而引起之病症,几无有不治无有不愈者!是否果真如此?但看甩手功之歌诀:“内中提,.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歌诀中的“内中提”,就是要求习练者吸气提肛,中医认为可防止内脏下垂,强化前后二阴括约肌,有防小便不禁遗尿等功效,摇关节以及活络舒筋,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虚实结合主要是由于甩手运动时双臂前后摇动,习练者为了维持身体重心,脚掌自然会一虚一实地向地面踩、放,从而起到按摩涌泉穴的作用。“精气充沛体轻灵,心平气和病难侵”主要要求习练者在有节奏的兴奋与抑制中,通过心平气和,摒除杂念,自然放松,悠然自得的摇摆双手,震动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进入气功态,从而达到促进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乃一身之本,阻滞则百病丛生,畅通则病疾自去”。甩手功就是通过手甩身摇气鼓荡等有节律的运动,将手三阴三阳、脚三阴三阳的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调动起来,促进气血在体内运行,达到通脉、活气血、强五脏、壮筋骨、平秘阴阳,以致达到身强体健,祛病延年的目的。另考证,「甩手功」既然由易筋经演化而来,而易筋经中之易,是指让弱的筋,变为强的筋,病的筋,变为壮的筋,使已病的人而痊愈,未病的人得健康的意思。同时该功法运动的重点是注重两手的手指、手掌、手腕、两脚的足趾、足跟和膝部,通过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十二条筋脉予以同时牵拉使其受到刺激。这无异于按摩、推拿、按压经络穴位,而使由既病转不病,由不病转为健康延年。看来甩手功对气血不和,祛慢性疾病,尤其对于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而导致的慢性疾病还是有中医理论基础和疗效的。但对于甩手功可以治疗癌症则不敢苟同,该书为民国52年出版,癌症之称应尚无定义,至于是否后来有癌症患者习练甩手功而痊愈者不得而知,身边也无例证,个人认为对治疗癌症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应无异议,有文章介绍该功法有十六字诀,经查证资料也为有误,应为十九字诀(附后),另外,现在网上或者民间介绍做甩手功每次要达到次或者次,时间半小时,个人认为与原创有异也无此必要,试想长时间做一种机械运动,尤其站立曲腿不动则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因此练功结束后最好散散步以收功,这样不仅可以活络两脚的气血,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然该功法如此之好,岂敢独享,兹介绍于后:
一甩手十九诀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咽。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沈(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
二甩手歌诀
1.内中提。
2.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
3.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
4.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
李章智先生对上述歌诀做过点评:「上三下七」指虚实,即上虚下实,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裏三分,脚裏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七分是实。对全身而言,用劲的比例是上面七分,下面三分。从向前摆而言,开始出手是虚三分,接下来向后变实是七分。从手而言,手可轻可重,但手与脚始终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脚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用劲。
三动作要领:
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面,两脚伸开距离等於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摆动,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堕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平视,集中一点,心中不怀私念。只数数,开始由一二百起,逐次加之五百次渐增至一千次为止,时间约三十分钟。嗣即洒腿,散步。
四附录十九字诀用法:
(一)上宜「虚」。虚乃空虚之意,上体自脑以下宜虚,虚则空灵自在,而不滞重呆板也。
(二)下宜「实」。实乃后重之意,下体自腰腹以下宜实,实则稳健刚重,而不轻浮虚弱也。
(三)头宜「悬」。「悬」者挂也,似有绳悬起顶上之发,可以上接天气也。
(四)口宜「垂」。垂者自然垂合,将嘴巴微微合起,下颚并微向后收,以防削往上冲(冲)也。
(五)齿宜「叩」。叩者即上下齿微微用劲相叩,叩齿乃道佛门中静坐时常用之工(功)法也。
(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挠(翘),抵住上龈,以接神水及任督脉气也。
(七)津宜「咽」。咽者即咽华池神水,俗所谓吞津之工(功)法也。
(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著胸部如棉花一样轻松无力。柔和而不用劲也。
(九)背宜「拔」,「拔」者,像有东西在上,,用力将你的背脊拔了起来,使上挺也。
(十)腰宜「轴」,「轴」、是车轮的轴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转。直竖如轴心也。
(十一)臂宜「摇」,手臂似扒船然轻轻在摇。
(十二)肘宜「沉」,肘即手踭,在甩手之际,用意沉下往后甩出。
(十三)腕宜「重」,在甩手时,腕部应该用力下后翻并且将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张。
(十四)手宜「划」,划者划船者也,手向后作划船状。也是使内脏不断牵动。
(十五)腹宜「实」,如果肚子像铁石之实,则自有上轻下重之感。
(十六)跨宜「松」,双足稍为闸(扎?)马,跨部自然轻松。
(十七)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上提。为不必用劲,使其自然也。
(十八)跟宜「石」,将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脚跟稳如磐石。
(十九)趾宜「抓」,用意念想著一双足掌似有勾抓著地面,不由自主便达到「上虚下实」之窍妙矣。
五甩手功注意事项:
1.做甩手功时,以空腹为宜,或饭后二三小时。
2.头放平正,眼向前望。
3.初做时,青少年起码甩手五百次,老年人,则三百次到四百次,至第二天视体力逐渐增加甩动次数,但到一气甩一千次,就应停止,以免体力消耗过甚。
4.要暗数数次,使意念集中则心无杂念。
5.从最近自己习练的感觉,初做时,以三百至五百次甩手为宜,大约十五分钟,逐渐增至一千次,大约是半点钟,最好不要再加次数。
6.在甩手时应舌抵上颚。
7.提肛并意守肛门,不使下堕,有加强中气的功能。
六该功法功效和可以治疗的疾病:
普遍的效果是:通过坚持习练,则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大便通,促进新陈代谢,习练一周之后会出现气血方面的变化,可调理三焦,并因人而异出现打呃、放屁、酸麻胀痛、冷热、虫爬、震动反应。可作为半身不遂、中风、尿急尿频,肝炎、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关节炎、眼疾,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心脏病、间周炎,肾脏病、月经不调等病的辅助疗法,也可作为肺癌,淋巴癌,食道癌,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的辅助疗法,均会起到法简效宏的作用。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白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