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活在地球上自然也要符合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上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即为适应秋天的环境,我们应该将自己的饮食起居做必要的准备和调整。中医讲究总体把握、顺时顺势。秋季盛产水果,且以酸甜为主,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梨、苹果等新鲜水果,并且适量喝一些纯果汁,以达到滋阴润燥的效果。如果放到春天再吃梨的话,就会反季节造成肝气(所谓金克木)的损伤,反为不美。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肉类,所谓“贴秋膘”,适当增加一些皮下脂肪,以备御寒。另外,秋季开始昼短夜长,人的腠理和毛孔开始逐渐闭缩,回收,人的阳气不再蒸腾在外,而是内敛回体内。因此人也需要顺应身体的变化在作息时间上也应当有所调整。晚间早些入睡,以达到养生的效果。西医则会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待秋季养生的问题。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秋季气温下降明显,肌体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在大脑中枢神经的调控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促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有些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特别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应当注意规律服药治疗,使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维持平稳,减少大幅度的波动。同时,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并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小结一下,秋天养生应做到:饮食方面,多吃梨和苹果等水果,适当“贴秋膘”,以备御寒。作息方面,也要顺应秋季变化,提前入睡。当然,适度的有氧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唯有顺应自然,我们的身体才能和这个秋天和谐共处。—END—阅读《重疾不重》、《重疾革命》 掌握不一样的重疾险销售方法 扫码购买 “在看”的永远18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