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啊,您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家庭成员互相传染的,我们家大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孩子怎么办啊?医院一起检查和治疗吗?” 门诊看病时,经常会有患者这么问。现在,随着现在二胎政策开放,家里的小孩也多了起来。因此,门诊中有这样困惑的患者不在少数。 我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完全理解大人们的担忧。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至今并未完全明了,多数研究认为是通过人-人之间的粪-口、口-口、胃-口途径来传播的。由于中国家庭的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共餐制,造成家庭聚集性的感染现象。简单说,也就是大家一起吃饭,如果其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他的筷子上面沾有他的唾液,他用这双筷子去夹盘子里的菜,其他人再去夹,就有被传染的可能。 那么,家中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孩子怎么办呢? Q:家里大人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儿童需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吗? A:不需要。根据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联合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学会(NASPGHAN)共同发布的《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指南》,不推荐在无临床症状的儿童中进行“检测-治疗”策略。也就是说,儿童没有症状不需要特意去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Q: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对儿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A:根据中国《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以下情况需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1、已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慢性胃炎;4、一级亲属患有胃癌的儿童;5、已排除其他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另外,ESPGHAN/NASPGHAN指南中还补充到,当寻找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儿的病因时,可考虑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创性检测。以下患儿不推荐检测HP:初始缺铁性贫血患儿病因的寻找;因身材矮小就诊的患儿。 Q:哪些方法适用于儿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A:C13呼气试验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的特点,是儿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首选。另外,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等均适用于儿童。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推荐对血清、全血、尿液、唾液进行抗体检测,这些结果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不能用于诊断现在是否处于感染状态。 Q:儿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有什么方法? A:儿童一线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案:在克拉霉素耐药率低的地区可采用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天或14天;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可更换为甲硝唑;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可以更换含有甲硝唑的三联疗法或含铋剂疗法。补救治疗应根据抗生素的敏感性、儿童年龄、可用的抗生素等个体化用药。 Q: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什么时候复查? A:与成人相同。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评估。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病因。但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会发生这些严重的并发症。绝大多数的儿童感染者并不出现胃黏膜炎症的症状。有研究证明,在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完善。因此,在决定对儿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和治疗之前,应该谨慎评估该项决定是否对儿童具有明确的获益。 医生介绍应海燕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消化内科 主诊医师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市交通医院高干内科工作近十年,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疾病、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管理;曾多次担任世博会、G20峰会等重大国内外会议、项目的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参与多项国家、市局级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外SCI收录著名期刊发表论著数篇。:医院工作临床经验,擅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诊治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应海燕 编辑、统稿:刘丽莉 审稿:Cheer 应海燕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