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张先生从工地下班回家,一身大汗淋漓,立即把空调打开,还不解热,又对着电扇使劲吹,同时从冰箱拿出冷饮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接着用冷水冲了凉。睡到半夜,他就开始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喷嚏不断、咳嗽不止,到医院一查,医生称是因“人造贼风”而致病。 “人造贼风”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虚邪贼风”,自然可预防。时值盛夏,应尽量避免出汗时吹风、入水、饮冷、露宿、久着湿衣等。 “汗出当风”贼风侵袭 三伏天来了,人体爱出汗,如果汗后立即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对着电扇吹,易引发空调病。因为此时全身皮肤毛孔为散热处于开放状态,突然触冷,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便乘虚而入,这就是“人造贼风”,它侵袭人体后可能导致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汗出当风,或经常贪凉,风寒湿等邪气从外侵袭人体,则导致风湿类疾病。出汗时马上进空调房,又会导致中暑、感冒等症状。尤其不能饮酒汗出后当风,寒湿乘虚内侵,风与湿邪内外相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还可致咳嗽、胃痛、肝炎等多种病症。 从室外进入室内时,要先让自己在常温下“冷却”10至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收汗后,再在电风扇旁或空调房(26℃左右)休息。男士不宜赤膊,女士不宜着吊带衫、露脐装、低腰裤汗出时当风。 “汗出入水”风湿缠身 俗语云:汗水没落,冷水莫浇。夏日人们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冷水浴或游泳来降温,身体骤然遇冷水,会使开放的汗毛孔立即收缩,汗孔关闭,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可引起高烧。 大汗时用冷水洗头,因脑部毛细血管遇冷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痛、头晕、昏厥,甚至休克等。因汗出时毛孔大开,水湿极易从汗孔而入,侵入肌肉腠理骨关节内,还会导致风湿、寒湿身痛等症。 汗出时游泳,水湿从汗孔而入,停滞肌肤筋脉,阻碍营卫气血运行,则全身关节疼痛、浮肿,湿热交蒸,汗出色黄。汗后入水,还极易中暑、伤暑。 突然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因此运动后不要马上入水,如冲凉、游泳、淋雨等,要先休息20至30分钟,等全身汗干后再沐浴或游泳等。而热水沐浴能使身体毛细血管扩张,利于机体排热、排毒,能补充阳气,水温一般在30℃左右为宜,也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 “汗后饮冷”寒邪伤胃 夏天气温高,人们为追求口感,好食冰冻食品,如冰牛奶、冰西瓜、冰淇淋、冰饮料等。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多伤胃”。进入伏天后,中医称之为“长夏”,这时的天气特点是闷热难耐,如过度贪食冷饮,寒湿之邪最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易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剧烈运动后大量汗出,又立即喝冷饮,会刺激胃肠道迅速收缩,还可能产生胃肠痉挛,出现腹痛甚至胃肠出血等。 夏日汗出时不可马上、大量喝冷饮,吃冰淇淋等冷饮要适量、小口慢吃。尽量喝温开水,还可适当进食温性食物,“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可用生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 “汗出露宿”湿邪浸身 夏日汗出不断,不少人喜欢睡地板,或睡在高楼的房顶上。其实,地面散热快,吸收热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热量,极易伤人阳气。 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对冷热也不如醒时敏感,而夜晚气温较低,这时夜宿露天或睡地板,风寒之邪更易进入体内,地面寒湿或湿热之气也极易侵入人体,可诱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肠炎、面神经炎等,睡硬地板又易造成局部气血不畅,出现肢体麻痹等。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为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与寒结合,称湿寒;与热结合,称湿热;与风结合,称风湿;与暑结合,称暑湿。湿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迁延难愈。 夏天应尽量避免贪凉露宿,最好不要睡地板,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久着汗衣”寒湿入体 夏天出汗多,衣服常是湿的,湿衣服贴在身上,一直在蒸发,蒸发时液体变成气体,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把身体大量热量带走,因此感觉身体湿冷。 而此时皮肤的毛孔大开,寒湿入体,也会导致风湿类疾病等。如临床常见的肾着病,即腰部感受寒湿,而导致腰背部冷痛、沉重,如坐在冷水之中的感觉。 出大汗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鞋袜。此外,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常参加练保健操、气功、太极拳、广播体操、散步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预防疾病发生。 来源:长沙晚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长沙各路新鲜资讯及时送达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著名白癜风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