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远嫁,所以很担心月子里做不好引起很多后遗症。幸亏我的婆婆有文化去考了育婴证还从事过二十几年的月嫂工作。我的月子很满意,自古以来都说婆婆不如娘,通过做月子后大大的改变了我的看法。晒晒我的婆婆 妊娠痛、分娩痛,宝宝终于呱呱坠地了,产后痛又要开始了。难道做妈妈的过程中,疼痛真的不能摆脱吗?也不。按照婆婆说的只要掌握了这10个方略,便可帮助产妇坐一个无痛月子哦。 分享一下产后妈妈都关心的身材恢复:产后一定要及时塑身 产后不可忽视的问题 产科医生指出为了孕育新生命,妈妈的腹肌被拉长、腹部皮肤被撑开、盆骨也会变宽。宝宝生下之后,子宫腾空,内脏失去支撑,便会自然下垂。有的妈妈在月子对腹部不加控制,放任自流。还极易留下恼人的大肚子。 需注意的是帮助产后腹部恢复,必须要在产后6个月以内及时使用収腹依,我和我嫂子就是明显的对比,她生的早。她和我吃得差不多,虽然也瘦了,但是她没穿収腹的,肚子上的肉一层一层软趴趴的,我穿的是那种可以帮助消耗脂肪的!每天穿,三个月我收了二十多斤,,确实很赞!松松垮垮的肚子完全紧致了!这要感谢我的婆婆通过专业人士介绍绑我入手的。 建议妈妈们一定要选分体的喂奶很方便,U型的可以托胸防下垂,收副乳,高腰的収腹裤还可以提臀,收胯,当时抱着试试看心态,没想到灰复这么好,自己都有点意料之外,大家都说我不像生过两个宝宝,附我恢复前后 当然这也离不开我比较注重的下面几点,所以才瘦这么快1、合理调整产后饮食,避免营养过剩造成脂肪堆积。2、坚持母乳喂养。3、产后做些简单的适当运动,有助于恢复这些肌肉的弹性和张力,能够帮助促进新陈代谢。 10招如下 疼痛1:腹痛 产后2~4天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喂母乳时疼痛更明显。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应对方略: 1.如果痛感轻微,不必理会,顺其自然好了。 2.痛感明显者可轻轻按摩小腹,或用热水袋热敷。 3.痛感较重甚至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止痛药或镇静药。 4.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汤,有助于减轻疼痛。 疼痛2:会阴痛 产后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可能有痛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些部位是胎儿娩出时的必经之地,导致这些部位的肌肉因扩张而出现轻微肿胀;另一个则见于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术和产钳,则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伤害,痛感也会更重些。 应对方略: 1.产后立即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很有帮助。 2.坐浴。 3.疼痛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斟酌使用止痛药。 疼痛3:阴道痛 多见于胎儿较大者,当其从狭窄的阴道娩出时,迫使阴道组织过度扩张与伸展,造成淤血和损伤,从而留下产后阴道痛,发笑或大声说话时痛感更明显,往往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 应对方略: 1.温水坐浴。 2.用纱布包裹碎冰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 3.疼痛剧烈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 4.避免对疼痛部位产生压力的姿势,睡眠宜取侧卧位。 5.站或坐不要太久,坐时可在臀部垫个软枕头,或坐在中间有凹陷的坐垫上。 6.做促使阴部组织恢复的运动。方法是做憋尿动作,以收紧阴部及肛门附近的肌肉,持续8~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肌肉,并持续几秒钟,每天做20次。 疼痛4:耻骨痛 不少新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感觉耻骨处疼痛,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这是因为胎儿娩出时损伤了耻骨和周围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恢复正常。 应对方略: 1.孕期减轻活动,注意休息,防止孕期耻骨分离。 2.产前发现胎儿过大,可考虑剖宫产。 3.采用弹性附带固定骨盆,帮助耻骨恢复。 4.少做上下楼梯或走斜坡路的活动。 5.走路时放慢速度,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加重耻骨损伤。 疼痛5:尾骨痛 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痛感会加重。主要见于产妇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时将尾骨及肌肉挤伤。一般在分娩后一两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方略: 1.胎儿过大(超过4千克)或孕妇骨盆狭窄,分娩时及时采取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手术。 2.疼痛处热敷。 3.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 疼痛6:肌肉痛 分娩时较长时间猛烈用力,造成肌肉组织或韧带过劳。加上失血引起血气两虚、周身毛孔张开,容易使风寒侵入体内,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两腿间的肌肉疼痛更为显著。一般数日内可以痊愈。 应对方略: 1.注意保暖,寒冷季节尤然。 2.月子里尽量不接触凉水,以免寒邪侵入肌肉。 3.在疼痛部位搽抹红花油。 4.按摩。 5.热水浴。 疼痛7:乳房胀痛 分娩后2~3天,乳房逐渐充血、发胀,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致使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可潴留于乳房内,引起乳房发胀与刺痛。 应对方略: 1.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 2.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帮助乳腺通畅。 3.奶水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吸出,也可用手挤,方法是:洗净双手,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挤压,待乳汁排出后就轻松了。 疼痛8:足跟痛 产后足跟痛,中医学归咎于产后肾虚,加上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方略: 1.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 2.穿凉鞋或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 3.请中医指导,采用以补肾为主的食疗和药疗,积极调养。 疼痛9:手腕痛 由于孕产期体内荷尔蒙变化,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加上抱宝宝的姿势不当、时间太久,造成手腕肌腱劳伤,医学称为“腕管综合症”,俗称“妈妈腕”。 应对方略: 1.注意保暖,尽量不接触凉水。 2.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将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支撑。 3.坚持锻炼,如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 4.必要时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疼痛10:膀胱痛 多见于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产妇。另外,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发生了细菌感染,引起膀胱发炎,也可诱发疼痛。 应对方略: 1.导尿或进行排尿训练,及时排空膀胱。 2.膀胱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3.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