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幽门螺旋杆菌(Hp),除大家熟知的胃肠疾病相关外,还与多种胃外疾病的有相关性,如冠心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等。 幽门螺杆菌特点 传染性普遍性隐蔽性 无症状人群普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0-60%; 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约90%。 Hp相关疾病例举 溃疡病 HP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体-胃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胃癌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冠心病 有研究认为Hp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机制:影响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载脂蛋白A的质量和浓度;炎症介质导致CRP和唾液酸增加Hp的热休克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热休克蛋白交互激活,促进心梗;维生素B12吸收减少,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等。 原发性雷诺现象 相关研究:30例Hp根除者,5/30雷诺现象完全消失,18/30减轻。 机制:可能与免疫或感染产生的炎症物质引起的血管病变有关。 脑梗死 相关研究,在纠正了其他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等外,Hp感染者仍有差别。 机制:全身炎症反应,CRP生成,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原发性头痛 相关研究:23例头痛者Hp治疗后,4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减轻 机制:可能与Hp所致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缺铁性贫血 Hp所致IDA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 1、继发于糜烂性胃炎的不明原因的血液丢失; 2、继发于慢性胃体胃炎所致高胃酸缺乏引起的铁吸收降低; 3、由于细菌对铁摄入和利用增加铁的消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些研究提示:与对照组相比,ITP病人具有高的Hp感染率 一篇公布的Hp感染和ITP的资料证实:在一部分病人中,根除治疗可以诱导明显的血小板应答。 儿童生长迟缓 机制:Hp感染有胃肠症状,营养不良与其他慢性病一样,非特异性Hp刺激引起免疫反应,扰乱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 婴儿猝死综合征 机制:Hp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睡眠加深;胃食管反流的胃液尿素酶到达肺泡分解血液中的尿素产生氨,导致呼吸停止。 Hp感染的诊断 侵入性检测方法 依赖于胃镜活检: 1、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2、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3、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4、细菌培养 5、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1、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 2、粪便Hp抗原检测(HpSA) 3、血清Hp抗体检测 13碳尿素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具有准确、特异、灵敏和安全的特点。13C无放射性,对环境无影响。尿素是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此项试验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用于孕妇、乳母和婴幼儿,并可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HP抗体谱检测 Hp感染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3项之1可诊断为Hp现症感染: ①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培养结果3项中任1项阳性; ②13C或14CUBT阳性; ③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推荐的根除方案 根除方案组成: 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 铋剂: 枸橼酸铋钾 PPI(质子泵抑制剂): 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米拉唑、兰索拉唑,等 2种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