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第二十二章专记第一节焦将生姜郑义林 户县的土特产,当首推焦将的生姜。全县五百多个大堡小村,产生姜者唯焦将一处,足见焦将生姜之稀奇。据东焦将“生姜王”郑志英生前讲,他曾走遍关中,只有宝鸡的姜城堡产生姜,除此就数焦将了。 焦将种植生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和焦将堡的来历有关。相传当年焦赞孟良曾用生姜医治军马风寒之疾,大显奇效。由此推猜,自北宋之前,焦将已栽植生姜。生姜入药性温,健胃驱寒止呕,解百草虫毒,烹调必用之佳品。 生姜是一年生经济作物,耐不得干旱,喜湿不喜水,适宜于在昼湿夜潮的土壤中生长。焦将村南为旱地,村北为稻田,水旱连畔处便是长生姜的好地方。东焦将能产生姜,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焦将有储藏生姜的一处风水宝地。生姜产量大,亩产一般在斤左右,最高可达斤,储存是一个难题,决定着能不能栽姜。东焦将村南有一块土丘,此处挖得的深窖(一丈五尺左右),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生姜储于这种窖里,不冻坏、不霉烂、不干枯,即使几年后取出仍新鲜如初。一个姜窖能储存二三亩鲜姜。20世纪80年代,一户一窖,土丘上至少有七八百个姜窖。有人不栽姜,便将姜窖租给他人用。昔日,宋村、高力渠也曾有人栽姜,但都将生姜储于东焦将的生姜窖。由于路远,储运不方便,后来就不栽姜了。栽姜成为焦将人的专利。 生姜是菜蔬中的贵族,人常说“吃得起菜买不起姜”,买菜论斤斤,买姜论两两。栽姜每亩下种斤左右,成本很高。旧社会,只有富户人家才栽得起生姜,穷人摊不起本钱,没有栽姜的。穷人想挣点油盐钱,就贩卖生姜。早年出门卖姜很苦累,都是一根扁担两条腿,肩挑一担生姜,走村串乡,穿州过县,一直挑到渭北塬,卖完姜再捎回一担子耀州老碗。渭北人爱吃姜,一见焦将生姜,一称就是几斤,问其故,他们说焦将生姜一过渭河就放香哩。 由于生姜值钱,过去常有盗贼在姜田偷挖鲜姜,甚至刚种的的姜块也被偷刨而去。为了防贼,解放前由栽姜户联合成立了“姜伙”(相当于生姜协会)。“姜伙”的职责一是联合防贼,二是搬姜种。所谓搬姜种,就是去川蜀之地买姜种。焦将当地所产生姜来年不能栽种(产量极低),必须去汉中、四川一带买姜种,焦将人称此为搬姜种。搬姜种之事由“姜伙”安排专人办理,运回后分给各户。三是由“姜伙”安排一个人常年住在村南姜窖处,负责看守各户姜窖,各姜户每年向看窖人付给适当报酬。 吃姜人都说焦将生姜辣。这种辣不是那种强烈刺激的辣。而是辣中带甜,耐嚼有后味,不烈不暴,不火不燥。“焦将生姜”已成为一张名牌商标享誉关中。20世纪末,由于交通大发展,川蜀湖广等地生姜大量涌入关中,焦将生姜虽受到冲击,但仍受到吃姜人和姜贩子的青睐。每年都有不少外地姜贩子来焦将,问他们何不去西安、咸阳菜市场,却来弹丸之地焦将?他们众口一词:焦将生姜辣;还说外地生姜虽然长得丰满肥厚,却中看不中吃。由于焦将生姜的知名度,县城、余下、秦镇等地菜市场上常有卖姜人打着“焦将生姜”的招牌,他们往往卖的是外地姜(价格便宜),却谎称是焦将生姜,还有卖姜人不仅说他卖的姜是焦将的,还冒然说他也是焦将人,甚至说是焦将某街某巷的。 生姜是一种稀罕之物。由于稀少,竟然没有农业专家去 “姜是老的辣”。本意是说生姜,广义指做事还得靠老手。“姜是老的辣”有其科学道理。栽生姜一般都在清明前后,栽种时将一片生姜掰成几小块,埋入地里,这就是姜种子,也叫母姜。经七、八个月生长,至霜降时节刨挖(焦将人称其为出姜),母姜上已长出巴掌大的新姜,称为牙姜,然母姜却完好如初。因了母姜在土中先后“修炼”了两年(次),岂有不辣之理。 外乡人吃过生姜,却没见过生姜咋样。生姜的茎叶颇像一排令箭,故焦将人称其为姜箭。姜箭约二尺高,又极像竹子。外乡人到了焦将,常问:听说这里产生姜,咋看不见生姜呢?其实他眼前就是一片姜田,只是误将姜田当竹林了。 改革开放之后,焦将人几乎家家栽姜,每户却只栽几分地。近十多年来,多数人出外打工不栽姜了,只剩下栽姜专业户。专业户大都是祖辈栽姜相传,对务劳生姜很在行,一般每户栽几亩不等。目前又出现栽姜大户,每户栽姜达一、二十亩之多。栽姜大户在县城设有生姜摊点或门面,常年销售,主要是批发给外地姜贩子。焦将另有一些栽姜人如今不栽姜了,却专门做生姜生意,这些人从四川湖北等外地贩回大量生姜,在县城设摊点销售。 栽姜挖姜是突击活,每户必须在半天或一天内结束,需要集中大批人力,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姜户们便分先后,互相错开,互相换工,乡党和亲戚都来帮忙。特别是每年霜降挖姜时节,姜田里男女老少,忙碌又热闹,姜户们像过节一样备酒炒菜,热情招待帮忙的人们。 生姜是焦将人匮赠客友的最朴实最具乡土特色的礼品。用生姜赠人很有讲究,若是没见过生姜生长的远方客友,主人便在姜田拔七八窝鲜姜,取掉泥土却不去姜箭,将姜块姜箭上下整捆整齐,带至远方。远方客友对这种带姜箭的鲜姜很感兴趣,常常是边看边问这生姜咋样生咋样长。 生姜和焦将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村里的孩子们出远门时,恐其水土不服,父母们便取来几块干姜用红布裹成个包包儿,让儿女们带到异土他乡,常嚼故乡的生姜,就能适应异土他乡的生活环境,为创业积蓄足够的底气。 年8月(《东焦将志》第到页,主编郑义林,年12月第1版) 告诉你一个盛产生姜的地方 -05-:04 告诉你一个盛产生姜的地方 家乡就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对家乡的情感总是有增无减。每次只要谈话中别人一提到家乡,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它的样子,就会滔滔不绝的说很多关于它的事情来,总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我的家乡坐落在户县县城东南圭峰山脚下的庞光镇焦将村,根据坐落方向,分焦东村和焦西村,我家就在焦东村。那的风景谈不上有多优美,可那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儿时的摇篮。我家就住在山脚下,一开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山,就是圭峰山。圭峰山不高,可山上却种满了果树,上学的时候经常去爬山,在这个山上有着我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我们焦将村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庞光镇。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面积平方千米,59万人。庞光镇位于户县东南,辖25个行政村,有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镇域面积38平方公里。我们焦将村就位于庞光镇东南,焦东村是焦将村村的东半部分(有报道称东焦将村),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人。户县是陕西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的县。早在年12月,户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就在我们焦将村成立,从此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红军长征过境西安的革命遗址,基本位于秦岭北麓环山路附近,户县有5处,我们庞光镇焦将村就是红四方面军驻军旧址之一,陕西省已作为拟开发长征遗址红色旅游项目。对于我们焦将村的村名,有一个流传,说是杨家将中两员以勇猛著称的大将焦赞孟良死后埋藏于此(实际据历史记载焦赞墓地在今天河北雄县,孟良墓地则在河北永清。),故名焦将村,后来随着人口的慢慢增加,为了方便管理,把原来的焦将村划分为了现在的两个村子,即焦东村和焦西村,有人也称东焦将村和西焦将村。我的家乡以色美味享、能延年益寿的生姜闻名于各地。生姜栽植作为我们村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产业经济,不仅为我们村增加了不小的经济收入,而且也让各地了解了我们焦将村。因此,我们村因为栽植生姜曾被赋予多种荣誉称号,成为财政部陕西省西安市“一村一品”工程生姜栽植示范村,成立了生姜农业专业协会,焦将生姜专业合作社。年12月12日户县焦将生姜专业合作社被西安市供销社授予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由于我们村生姜栽植历史已久,所以早期丰富多彩的户县民谣有很多就是关于我们焦东村生姜栽植的,比如:王寨的豆腐,庞光镇的酒,要吃生姜给焦将走;“焦将生姜辣天下”等。现在像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能顺口说出这些民谣,这些民谣不仅能让我们回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和天真,而且也形象的告诉你哪里盛产生姜。年1月30日河北电视台播出金点子栏目就报道了我们村生姜是如何与其它作物合理套种的农作物方法,就此还采访了我们焦将村的村民张茂茂,他告诉记者生姜不但跟玉米配合得非常默契,与猕猴桃也能和平相处。自从把生姜引到了他的猕猴桃园后,不只是猕猴桃长的欢实,园子里的生姜更是不甘落后。这不但使我们村的生姜出了名,而且更体现出了我们村村民用勤劳和智慧致富的优良传统。我所说的全部是事实,不信你在“百度”上输入“财政部户县焦东村生姜”几个关键词搜索以下,就连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上也有报道有关我们焦东村生姜的情况。 既然我是在周围到处都种植着生姜的地方长大,而且也文明遐迩,那我就不得不和大家谈谈有关生姜的话题。生姜属植物的块根茎部分,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既是调味佳品,又是鲜食蔬菜,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而且生姜还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生姜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之分,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还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的说法。”中医认为,夏日食姜有增加食欲,解毒杀菌,驱风散寒等多种药用功效,而且历代本草著作也多有记载生姜对治愈各种疾病的特效,著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说生姜对治愈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调中;去冷;除痰;开胃等也有显著疗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姜味辛性温,所以不可一次食入过多;此外,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不宜食用。 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和国务院取消农业税之后,政府在我们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铺修出村路、整治村容村貌、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普及文化体育设施、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使我村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我国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几年来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都在95%以上,合疗工作在我村取得了圆满成功,村里的乡亲们见面都喜洋洋的,没有人不说是党的政策好。 特色农业经济已成为农村增收的主要来源,每次回家,我总能感觉到浓浓的乡意,总会勾起我对儿时种种美好的回忆,特别是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周围绿油油的生姜苗,我感到更加的欣慰,我希望我的家乡明天会更好,我爱我的家乡!我相信我的家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下,正在构建和谐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大踏步的向前迈进........。希望大家经常来我们来我们户县,来我们焦将村,希望在这里能让你了解到更多的农业知识及信息,欢迎单位或个人来我们焦将村作客,来我们焦东村观光,来看看大片栽植的生姜,让自己近距离的接触一次绿色农业,听听我们村的乡亲们给你细细讲讲生姜是怎样由栽植到收获的。来我们焦将村可以乘坐西安至李家庄的县际班车直达我们庞光镇,全程票价9.5元,到了镇上后一直沿向东的路大约3公里后就可以到我们村子了。你也可以乘坐西安至户县的县际班车到户县县城后,然后在三球仪汽车站转乘户县至焦将的班车直达我们村子,西安至户县全程9.5元,户县至焦将全程3.0元。自驾车可沿环山旅游路至余沣路处路标标有优胜美地十字去往户县的方向下在李家庄派出所门口右拐弯后沿路直走直接到我们村子,你就可以很清楚大看我们村子一个很大的欢迎门头,那就是我们村子了,然后沿着绿荫宽敞的进村道就进村了,也许你刚一进村就能看到村民们正在门前凉晒的大片的老生姜,全程大约25公里,需时40分钟。 生姜 .05.29萧仕华(诚食农场)阅读2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制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极为畅销,每年可为国家创大量外汇。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生姜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主要产品有姜片、甜姜、姜酱、姜汁等,产品档次低,销售量有限。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鲜姜资源,通过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其每部分都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获取高附加值产品,获得较高的增值效应。同时从生姜中提取以下四种产品:浓缩姜乳,透明原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淀粉,最后对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制成姜蓉辣酱。以上四种产品中的前两种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1、调味姜乳调味姜乳提取了生姜中的调味精华部分浓缩而成,外观如蛋黄色的奶油,呈膏状。使用非常方便,调味作用极强,可用于高档餐厅中。作为调味品,在调料汤中放入极少一点即可,尤其适合于海鲜宴中蘸食。2、生姜原汁保健饮料该饮料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其风味带有一丝焦香,入口后,非常舒适,特别适合于高温地区和野外作业人员饮用,在北方具有广泛市场。南方春、夏、秋季阴雨不断,人体内湿气过重,易生病,饮用该型饮料虽无驱寒必要,却有除湿功效,医学上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即此道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中医专家研究认为,饮用该饮料可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使毛孔充分张开,迅速解除疲劳,酒后饮用,具有轻松感,并可保持头脑清醒。生姜原汁饮料可以作为汽车司机的专用饮料。因此,姜原汁饮料未来前景将极为广阔。以前市场上曾出现过姜汁饮料,主要是以姜香精勾兑的具有姜风味的合成饮料,真正的不含化学合成物的原姜汁透明饮料目前在市场上仍为空白。3、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所得产品,不属高附加值产品,只为降低成本和杜绝三废污染而开发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国际上盛行的植物食用纤维,其前景更佳。食用1、功效(1)助阳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配合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2)产后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另外,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尤其是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炎炎夏日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产妇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3)防胃病增加食欲防胃病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祛寒和中,味道清香。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就是说,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以及风寒感冒也可服生姜以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生姜还是传统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在夏季,尤其是伏天内,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夏季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所以此时经常出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人,适当喝点生姜汤大有裨益。另外,生姜辛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女性吃姜还能抗衰老、减少胆结石的发生。2、食用禁忌(1)注意事项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但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而自古以来中医也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2)致癌腐烂生姜产生毒素可致癌,有的人认为“烂姜不烂味”,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很危险,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虽然夏吃姜对人体有益,但也应适度,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3)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①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②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可少食用。③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大量食用。(4)食用禁忌生姜性辛温,不宜一次食入过多,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痔疮患者不宜食用。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疮患者不宜食用。①阴虚体质的人。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②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③肝炎病人。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3、食疗功效大枣姜汤: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此外,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对胃病患者养胃也非常有效。做法: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红糖姜汤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经常喝红糖姜汤有美容的作用,生姜红糖水还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的辅助治疗。做法:生姜5片,红糖适量,姜片煎汤后加红糖调味,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绿茶姜汤:绿茶姜汤有清热解毒、益气舒心,防中暑的作用。做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特别适宜在盛暑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盐醋姜汤: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姜汁可乐:有防寒祛痰的功效,增加热量,暖胃,对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风散寒。做法:将3片姜放在毫升可乐里煮,刚煮开或接近开时马上停火,盛出即可饮用。5、食疗作用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中含有辛辣和芳香的成分,含有姜油酮、姜辣素、淀粉和纤维,用于风寒感冒,可通过发汗,使寒邪从表而解。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姜油酮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6、改善睡眠姜这种厨房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对治失眠有很大帮助。因为生姜的特殊气味有安神的功效。具体做法是: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7、夏天食用原因(1)抗氧化,抑制肿瘤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2)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3)防暑、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4)杀菌解毒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5)防晕车,止恶心呕吐是指由于某些运动而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候群”。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运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8、烹饪指导(1)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2)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丝”、“嫩姜爆鸭丝”等。(3)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4)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9、生活窍门(1)去姜皮的窍门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啤酒的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2)姜的品质要求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生姜 ①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轻证。 ②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 ③温肺止咳:风寒客肺的咳嗽。 ④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 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临床应用 《长沙药解》黄元御 《伤寒》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治太阳伤寒,汗出表解,胃中不和,干噫食臭,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以汗后中气虚寒,水谷不消,胃逆脾陷,土木皆郁。脾陷而贼于乙木,则腹中雷鸣而下利。胃逆而迫于甲木,则心下痞硬而噫臭。甲木化气于相火,君相皆升,必生上热。参、甘、姜、枣,温补中气之虚寒,黄连、黄芩,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生姜,降浊气之冲逆,消痞硬而止哕噫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在半夏。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而作呕者。黄芩汤,方在黄芩。治太少之下利,加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也。 《金匮》生姜半夏汤,生姜一斤,半夏半升。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呕非呕,似哕非哕,心中溃溃然无奈者。以肺胃上逆,浊气熏冲,胸膈郁烦,不可名状。生姜、半夏,降逆气而扫瘀浊也。 《伤寒》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呕者,加生姜二两。《伤寒》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两,以中郁胃逆,故作呕吐,生姜降胃逆而豁郁浊,善止呕吐也。 《伤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在吴茱萸。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内有久寒者。以肝司营血,久寒在肝,营血冷涩不行。当归四逆补营血而通经脉,吴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瘀涩也。 新加汤,方在人参。治伤寒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汤加人参三两,芍药、生姜各一两,以经络寒涩,生姜温血海而行经脉也。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在当归。治寒疝,腹胁痛,里急,并产后腹痛,寒多者,加生姜一斤,厚朴七物汤,方在厚朴。治腹满痛,寒多者,加生姜半斤,生姜温中寒而止腹痛,力逊干姜,然亦有良效也。 人身之气,清阳左升于肝脾,浊阴右降于肺胃。胃土冲和,气化右转,则辛金清降,息息归根。壬水顺行,滴滴归源,雾露洒陈,津液流布,下趣溪壑,川渎注泻,是以下不虚空而上不壅满。肺胃不降,则气水俱逆,下之膀胱癃闭,溲尿不行,上之胸膈堙塞,津液不布,于是痰饮喘嗽、恶心呕哕之病生焉。生姜疏利通达,下行肺胃而降浊阴,善止呕哕而扫瘀腐,清宫除道之力,最为迅捷。缘肺胃主收,收令不旺,则逆行而病堙塞,生姜开荡堙塞,复其收令之常,故反逆而为顺也。本为泻肺之品,泻其实而不至于损其虚,循良之性,尤可贵焉。 气盛于肺胃,而实本于肝脾,血中之温气,肺气之根也。阳气初生于乙木之中,未及茂长,是以肝脾之气易病抑郁。生姜辛散之性,善达肝脾之郁,大枣气质醇浓,最补肝脾,而壅满不运,得生姜以调之,则精液游溢,补而不滞。桂枝汤,方在桂枝。用之于甘枣桂芍之中,既以和中,又以发表。凡经络凝涩,沉迟结代,宜于补益营卫之品加生姜以播宣之,则流利无阻。炙甘草、新加汤、当归四逆汤皆用之,以温行经络之瘀涩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