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分节气,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三候 初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由于秋季天气干燥,水分蒸发快,所以,湖泊河流将面临枯涸的境地。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分习俗 1.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而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古传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2.吃秋菜 岭南地区,每逢秋分当日,全村人都会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花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秋冻保暖 这个时节,需要保暖,早晚添衣御寒,睡觉闭窗,盖好胸腹。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经得起冻。 ?3个部位冻不得: ⊙腰部不能冻,腰部着凉容易导致寒邪侵犯腰腹部,导致腰腹部的疼痛。 ⊙腹部不能冻,腹部属阴,脾为至阴,最不能受凉,受凉则会引起腹痛腹泻,日久脾胃受损。 ⊙后背部不能冻,后背受凉最容易导致寒邪入侵肺部,引起感冒、发热。 ?哪些人不宜秋冻? ①体质虚寒者最好不要秋冻; ②像体质较弱的儿童、容易感冒哮喘、慢体质偏寒的孩子都不适合“秋冻”; ③患病期间也不要秋冻; ④天气忽冷忽热的时候不宜秋冻。 养生要点 1.保暖胃部,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温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睡觉要盖好被子等。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走、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始,落山前结束。 3.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的情绪,容易导致体内分泌紊乱,引发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饮食健康 1.鲜枣 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合吃枣的季节。鲜枣富含让肤色红润的铁,还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对抗衰老的最好武器,不仅可以淡化斑点阻止色素沉积,还可以改善皮肤色泽。 2.银耳 银耳价值堪比燕窝,具有润肠益胃、补气和血的功效。银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很好的润肤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阴作用,是秋季润燥的绝佳补养品。 3.百合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经常用百合作为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的补药。日常生活中,可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入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4.青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素有“青叶镶边”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 5.花茶 菊花茶护眼明目,消毒疏肝,一透明玻璃杯,一朵金丝菊、婺源菊,或三五朵杭白菊,单独冲泡三五次,清甜舒爽。茉莉花茶,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制而成,故名。茉莉花茶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一种,所谓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制而成的。 6.老茶 “秋分过,寒露起;老茶此时正适宜。”三五年的老白茶,少了寒凉,进而平和。老红茶、老黑茶、老熟普温顺,暖腹安神。此时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皆遵循“养收”之道。储存一段时日的古树茶,此时香气与滋味都会愈加饱满。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折寿!这些我们常做的所谓“养生”,害了很多人,再这么做迟早会要命! 1.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吃五谷杂粮之所以有助于健康,一方面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另一方面也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杂粮磨成粉后,膳食纤维没了,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类。 首都医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夏萌提醒,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天天这么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要了命。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都不建议多吃。糖尿病病房一听患者吃杂粮粉就一个头两个大。一句话,吃杂粮不过是因为希望吸收慢一点,打成粉这样增加血糖吸收的事情,真是得不偿失。 2.天天喝粥,喝出心梗? 喝粥是由你的胃肠能吸收多少来决定的。你能吃饼的话我们就不要去喝粥,能吃馒头,你就别吃那个烂面条。医院里边,喝粥的人都是那种身体特别不好的,特虚弱的。喝点粥,一旦稍微能吸收了,身体好一点了,就让他往上调,就变成普食了。 上述夏萌教授说,我们有个病人,是东北那边的,因为他自己和老伴身体不好,后来他就去了哪儿了呢,去了海南三亚,每天他吃的绝对是环保的,每天早上要喝杂粮粥加苹果,中午吃点粗粮加蔬菜,晚上基本上就吃点蔬菜,粮食都不怎么吃。这种情况下,最后这个人每天还要去运动,还要打高尔夫。 他觉得他很注意了,非常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他全做到了,但是他得心梗了!往这儿放了三个支架。 然后我就问他早上怎么吃的?他说每天都是杂粮粥加一个苹果,这里缺什么啊,缺蛋白质,缺蔬菜,这些东西都不够! 3.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吗? 中医专家解释,“辟谷养生”并没有中医的理论基础,而这种“断食辟谷”的方法也并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辟谷对身体有好处。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4.每天8杯水:伤了肾! 知名国学、古中医研究者,《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的作者刘希彦说,八杯水的概念现在很盛行。常规来说,东方人每天八杯水,偏多了。因为东方人的体质偏寒,西方人的体质偏热。从体征上说,西方人热情,毛发重,相对个子也高,性情比较急躁,体味也重。东方人毛发少,皮肤细致,不像西方人皮肤粗糙,整个体质偏寒。所以,偏热偏寒的体质的差别,天地能量场所赋予的禀赋的差别,决定了我们生活习惯的差别。水是阴性的物质,东方人喝多了会出问题的。 问:喝水多有什么危害? 这需要讲一下水在人体里的运行。水喝进人体,通过脾脏运化,先由脾脏供给给肌肉。脾主肌肉就是这个意思。水喝多了代谢不掉,会囤积在肌肉里。所以喝水多的人往往身体沉重、乏力、不想动。有的人上网多了,一窝一整天,上厕所甚至喝杯水都懒得动,这种情况是湿证。脾脏还会把一部分水液营养上输给肺,进入呼吸代谢。肺主皮毛,水液代谢失衡,会发生身体浮肿、脸肿。 很多都市女性一边喝很多水,宣称要做水女人,一边又说浮肿怎么办?去瘦脸、抽脂、动刀子。实际上她们是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里恶性循环。人体70%左右都是水份,多了少了都不好。中国人说适度为好,喝下去的水代谢不掉,就会形成湿证,东方人有湿证的很多很多。举一个例子,最近治病,我发现囊肿类的疾病特别多,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子宫囊肿,各种脏器都有囊肿。这和现在盲目地认为喝水有好处,喝水越多越好是有关系的。喝水的危害在日常多数表现为脾胃功能失调,排泄失调,包括妇科的经期的疾病。《傅青主女科》一书也大篇幅说到湿证对于女性经期的影响。 就算是感冒,中医很多时候诊断也和湿证有关系,所以并不是所有感冒都适用于用多喝水来解决。水是阴性的东西,当身体呈热性反应时,水是有用的,当身体呈阴性反应时,多喝水反而会加重病。 5.每天2万步: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 5种性格最易被疾病缠身 1、暴脾气:易患心脑血管病 专家介绍,日常门诊中的高血压患者,至少有一半是暴脾气。愤怒、焦躁等情绪会让交感神经系统变得兴奋,促使升压物质“儿茶酚胺”分泌旺盛,再加上应激状态下血管紧绷,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高血压。 建议不要为一时得失焦躁、动怒,遇到挫折要冷静思考,找出缘由方能化逆境为顺境。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2、焦虑者:易患胃病 焦虑要分情况调整,过度焦虑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轻度焦虑是正常的,不少外在因素都会导致短期的焦虑,如高考临近等。这时应积极调整心态,多向朋友倾诉,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 3、害羞者:中风危险高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一项历时30年的研究发现,害羞的人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高出常人50%。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常处于抗拒状态,无法随外界变化迅速调整,一旦遇到新情况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害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代表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够。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克服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的焦虑不安。 4、过于乐观:易早亡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会忽视身心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壮到“什么病都不会生”,错误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治疗不及时。 天生乐观的人一定要多留意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建立疾病是不可避免、无法预知的意识。 5、过度压抑:易患癌症 坏情绪是癌症的向导,克己、压抑、焦虑、抑郁、无助、过分为别人着想的人,内分泌功能易紊乱,器官功能活动易失调。随着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功能会大打折扣。 建议学会发泄、减压、提高自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宣泄途径,更多地倾听自己的心声,学会说“不”,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 这种瘤不能轻易手术,可能切不完 如今,人们社会压力大,又不善于调节纾解,越来越多的人容易患上了肿瘤。在大家的意识中,长瘤子就切!对普通的良性肿瘤,切是最痛快的决定!但是,有一类肿瘤就不能轻易手术,它就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解放军医院泌尿外科副主医师郭刚解释说,手术治标不治本。这个病是双肾多发,临床见的很多患者已经累及整个肾脏,如果做手术,比如切除了一侧肾脏上的肿瘤,很可能还会再次长出新的脂肪瘤,甚至是对侧的肾脏也会长肿瘤,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等问题。 在没有研发出针对性药物之前,如果面对破裂出血,临床上主要采用栓塞止血,特别严重的情况,选择手术,以外科干预为主。但近些年因为有了依维莫司这样的mTOR抑制剂的出现,可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抑制血管生成,改善TSC相关的全身症状,临床医生都是首选药物治疗,只有面对紧急情况,才考虑手术,而医生一般不会主动选择手术。 国外医生一般建议患者长期服药,因为一旦停药,几个月疾病会反复。今年5月份,中国首部《结节硬化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的专家共识》发布,指南借鉴了国外多个版本指南推荐,并结合中国的发病特点,制定了适合中国临床医生操作的规范化的诊疗流程,通过推广和普及,提高国内TSC诊疗水平。 把健康转给关心的人,并转而告知,性格影响健康,努力做一个性格好的人!支持本文的点下方大拇指吧!(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德森克立场) 常为新的岁月, 见证文艺的火光, 我们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