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胃内容物的误吸是十分严重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其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1%~19%。在与麻醉相关的死亡病例中,由误吸所导致的就高达9%。 镇静和全身麻醉会抑制防止误吸的生理机制,如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和上呼吸道的保护反射。因此,麻醉前禁食对患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年1月3日,Ansthsiology在线发表最新版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健康患者择期手术前禁食及降低误吸风险的药物使用实践指南》。 但是,这一指南针对的是接受择期手术且无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并不适用于急诊患者和(或)有并发症、影响胃排空的患者。 临床麻醉工作中,恰恰是接受急诊手术、胃排空障碍等反流误吸高危患者的气道管理更为困难和紧急。因此,临床需要更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胃内容物的误吸风险。 超声胃内容物评估技术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无创、快捷、准确的特点愈发引起麻醉科医师的重视。 在年3月期BritishJournalofAnasthsia上,来自法国的L.Bouvt等麻醉科医师,报道了超声技术在评估择期和急诊外科患者麻醉前饱胃的发生比例,并提出了饱胃的独立风险因素。 研究背景 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采用超声技术,评估择期与急诊手术患者麻醉前是否存在饱胃,并确定饱胃的风险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年5月至年10月期间,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EdouardHrriot医院开展。参与评估胃内容量超声检查的医师,均独立操作过至少50例胃部超声。 纳入标准:在研究期间所有拟接受择期或急诊手术的成人患者。 排除标准:孕妇、抵达手术室前6h内曾口服药物的患者,以及不愿意配合此项检查的患者。 超声检查方法:胃部超声扫描采用低频曲阵探头(2~5MHz)、标准腹部模式,对胃窦截面成像。若探头放置正确,应可同时显示左肝叶及腹主动脉。所有患者首先在半卧位(仰卧,上半身抬高45°)接受检查,随后在右侧卧位下接受检查。 该检查可定量评估胃内容物,并予以评级。其中,本研究采用胃窦横截面积来表示胃内容量,其测量示意图如下: 胃窦面积(A)=(π×D1×D2)÷4;患者右侧卧位下矢状位胃窦超声胃窦横截面通过测量两垂直距离计算面积,蓝色代表头尾向浆膜层到浆膜层的直径(D1),黄色代表前后向浆膜层到浆膜层的直径(D2);L为肝脏,SMA为肠系膜上动脉,Ao为腹主动脉 根据Prlas分级与胃窦面积两者评判。其中,Prlas分级内容包括: 胃窦0分:两个位置胃窦扫描都为空,提示没有胃内容物; 胃窦1分:仰卧位排空,右侧卧位时可以看到胃内液体,提示胃内小容量的液体,75%的患者胃内液在ml之内; 胃窦2分:在两个体位下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胃液存在,提示大量的胃液状态,75%的受试者在胃窦2分时有ml以上的胃液。 因此,患者是否饱胃的评判标准如下: 无胃内容物:胃窦0分;胃窦1分且胃窦面积<平方毫米 中度胃内容物:胃窦1分且胃窦面积>平方毫米 饱胃:胃窦2分,无论胃窦面积数值是多少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了例患者,最终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例择期手术患者,例急诊手术患者。 共有10例择期手术患者出现饱胃(发生率5%,95%CI2-9),例患者急诊手术患者出现饱胃(发生率56%,95%CI50-62)。 肥胖、糖尿病、接受急诊手术和术前服用阿片类药物,是患者出现饱胃的独立风险因素。 在出现饱胃的10例择期手术患者中,4例存在胃排空延迟风险因素(3例为糖尿病,1例为吗啡长期使用患者),2例未遵循术前禁食指南(术前6h内禁食固体),2例为肥胖患者。 对上述10例患者,2例取消手术,5例改为局部或区域麻醉,3例继续接受全身麻醉(2例由预定的LMA改为气管插管)。 急诊手术患者发生饱胃的比例尽管高达56%,但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急诊手术的类型与患者是否饱胃无明确关联。此外,本研究所有患者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发生。 纳入最终分析的例患者,胃部超声检查结果及测量数据 研究结论 所有急诊手术患者应在术前行胃部超声检查;存在饱胃风险因素的择期手术患者,也应术前行胃部超声检查。 Thrsultssuggstthatproprativultrasoundassssmntofgastriccontntshouldbprformdinallmrgncypatints,andinlctivpatintswithidntifidprdictivfactorsforfullstomach. “麻海新知”的点评在患者术前禁食管理上,国内外多项指南的不断更新,提出了更为详尽的禁食时间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对围术期误吸风险的评估完全依靠临床经验,缺乏实用无创的床边测试。 版ASA《健康患者择期手术前禁食及降低误吸风险的药物使用实践指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推荐建议适用于接受择期手术的健康患者(包括婴幼儿、儿童),不适用于孕妇,不适用于急诊手术患者。 对于影响胃内容物排空的患者,该指南可能不适用或需调整,如孕妇、肥胖、糖尿病、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肠梗阻、急诊手术或胃肠外营养患者,也不适用于用于困难气道患者。 对于上述患者,如何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术前禁食指南的效果呢? 近年来,用于快速评估胃内容物及容量的新型床旁超声技术应运而生,本项研究正是其中的代表。 本研究熟练运用了胃窦超声检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目前,胃部超声扫描患者常用体位包括仰卧位、坐位、半坐位和右侧卧位。半坐位或右侧卧位为胃窦和胃体(胃的远端)评估的最佳体位。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胃内容物在半坐位或右侧卧位时聚集于胃的低位区。旁矢状面的胃部超声左上图:空腹状态左下图:进食固体食物后右侧图:进食清饮料后;其中,A=胃,L=肝,P=胰腺,SMA=肠系膜上动脉,SMV=肠系膜上静脉,IVC=下腔静脉 目前,大部分胃部超声围术期应用研究提示,当胃容量达到0.8-1.5ml/kg时,患者存在较高的误吸风险。在成人(非孕产妇)患者,当仰卧位下胃窦面积达到平方毫米的临界值时,误吸风险较高,提示胃内有固体物质或者胃内液容量0.8ml/kg。 这项研究提示,在择期手术患者中,依然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饱胃现象。饱胃的出现,与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或未严格遵守禁食指南相关。换句话说,在未常规开展麻醉前胃部超声检查前,麻醉科医师应强化术前患者方式,识别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长期口服阿片类药物等。 年3月,Anasthsia在线刊发中国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者对晚期肾衰竭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在禁食6h后的胃排空情况,进行胃部超声检查。 结果表明,共有5例晚期肾衰竭患者的胃部超声达到Prlas2级标准,也就是在两个体位下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胃液存在,提示大量的胃液状态。而健康志愿者的超声检查,均为胃排空状态。 那么,麻醉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测是否可行?有研究发现,无相关超声专业背景的麻醉科医师,在经过30min学习和24例胃部超声判读后,进行腹部超声评估患者饱胃情况的正确率可达到90%,达到95%的正确率需要至少33次临床实践。 也就是说,麻醉科医师能胜任床边超声检测评估误吸风险这一新型工作,也将为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译薄禄龙;审校邓小明) 原始文献: BouvtL,DsgrangsFP,AubrgyC,tal.Prvalncandfactorsprdictivoffullstomachinlctivandmrgncysurgicalpatints:aprospctivcohortstudy.BrJAnasth.Mar1;(3):-.doi:10./bja/aw. ChnC,LiuL,WangCY,tal.Apilotstudyofultrasoundvaluationofgastricmptyinginpatintswithnd-stagrnalfailur:a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