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02790.html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末伏:8月5日-8月24日 又到了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的统称,可以说,到了三伏天,气温也被推上了一个高峰,我们古时候就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季天气炎热,尤其是“三伏天”,阳气很旺盛,毛孔张开,心火正盛,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与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若错过这个季节,陈寒未去、又添新寒,慢慢导致寒凝成结、必会气血淤阻,这叫“寒凝血滞”。毒素堆积形成疾病,身体炎症反反复复。 “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这段时间人体腠理疏松、阳气最盛,经络气血流通最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为温煦经络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大家要格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一、夏季少吃瓜,换吃参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二、不吃冰饮,冷粥祛湿最好!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做法: 、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5分钟后,捞出山楂; 3、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 4、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三、吹干头发再睡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四、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过膝,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五、纳凉熬夜是大忌很多人喜欢熬夜,从道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六、久坐不动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七、夏练三伏,但别傻练!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切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是: 、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 2、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 3、然后,上下牙叩动0~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四件事热水洗澡:祛湿邪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2吃丝瓜:赛人参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其他,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3伏天开空调:26℃最适合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4“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有附片、肉桂、细辛、白芷、荜茇、高良姜、生姜、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热,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古语有云:“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想要摆脱湿寒,还得从脚部根源入手,自古以来,很多名医和圣人治病,都从脚底开始。 养生先养脚,老姜驱寒百病消 脚下穴位经络通畅,湿寒更快排出体外! 精选秋后老姜,排除湿寒之气 在学医上,老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它能够有效地刺激脚部的毛细血管,过足底的三阴经、三阳经,一步步疏通全身脉络,将暖意扩散,同时还能刺激五脏六腑的反射区,直接作用于涌泉穴,帮助排出寒湿之气。 老姜,采用立秋之后收获的老姜,味道更加辛辣,其品质更优,营养价值丰富,且药食同源,与生姜相比,挥发油更少,因此,祛湿寒、暖身体的功效则更好;用生姜泡脚的时间,也有讲究,泡脚最好在饭后-2小时为最佳,饭后立即泡脚,会造成营养不良,最佳的泡脚时间为晚上9:00左右,此时是肾经气血衰弱之时,泡脚能够改善肾功能,缓解疲劳。 饭前、饭后30分钟,酒醉后不宜足浴 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者不宜足浴 足部深度割裂伤、脓肿破溃等不宜足浴 各种出血病人、经期及妊娠期间妇女忌用 请置于儿童不宜接触的地方 本产品为足浴养护产品,不可代替药品,对草药皮肤过敏者慎用 每次泡脚的时间控制在5-20分钟,水温控制在45℃为最佳 没几天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夏季养生已经刻不容缓!但常会有灸友留言,说夏天温度这么高,天气这么热,再艾灸岂不是更热了,还担心会上火。 这么问,显然是小看了艾灸,也小看了夏天,那么夏天适合艾灸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是夏天,我们才更需要艾灸,原因如下: ①夏天毛孔扩张,艾灸拔山之力更加能够渗透筋骨痛处,发挥奇效,夏天艾灸一日,胜过冬天灸2~3日。 ②夏季人的阳气升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艾灸,得天阳之助,如虎添翼,更能发挥其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给我们体内还未完全壮大的阳气添一把火,驱散周身百骸内的阴寒病根! ③夏天艾灸未雨绸缪,是为秋冬储备阳气,使冬季亦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黄帝内经》中经常说到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艾灸,堪称顺应天时,比我们吃什么补药都要好! 冬病夏治,不艾灸太亏了! 中医里常说冬病夏治,许多冬季难以调理的疾病,到了夏天都会变得比较容易办到。特别是一些慢性顽固病,夏天艾灸调理后效果往往显著。 、慢性呼吸疾病:比如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这些,多属于寒症,这些病在冬天都是很顽固的。 夏天就不同了,"寒者温之",作为一年中阳性最盛的季节,占据了天时人和,艾灸之阳与天地阳气相辅相成,同气相求,事半功倍。 2、女性疾病:主要是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病机主要是肾气不足、肾阳虚弱,痰淤阻滞。 3、消化系统疾病:有的人一吃冷饮就易胃痛,空调房待久了就频频拉肚子,如果放个热水袋在肚子上,他们可能会觉得舒服些,这些多属于脾胃虚寒,适合艾灸。 夏天艾灸,升阳气,温阳、助阳、驱除寒邪优势明显,特别是冬天有备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不要错过了。 他们更适合夏天艾灸! 、中老年人人过半百,阳失其半!中年之后,人的脏腑肌体功能慢慢退化,体内阳气日渐衰微,所以一到冬天,老人家是非常怕冷的,并且会患各种寒邪疾病,趁着夏天艾灸,补充身体里的元气就十分有必要。 2、先天后天阳虚气虚者人的体质各有差异,有先天体质偏虚弱的,也有后天体质虚弱的,特别是肾阳气虚,不论先天后天,寻常方法难以调理,这时候就可以在夏天艾灸之气与天地阳气交汇之时,艾灸补阳穴位,改善虚弱体质。 3、孩子许多孩子讨厌吃饭,主要是因为脾胃不够强壮,无法快速消化食物,食欲又怎么会好呢? 而在夏天艾灸,可以好好地强壮脾气胃气,给孩子的脾胃加一把火,运化能力增强,孩子食欲好,营养充沛,不止长得快,到冬天也会少生病。 夏季养生,女人要这样灸! 古话常说,女人要热养,女性阴柔之体,多为偏寒体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身体易出现虚寒之证,加上很多女性又缺乏运动,习惯久坐,习惯,还会有经络不通畅的现象,比如时常感觉到手脚冰凉、胃寒、宫寒。 如能在阳气旺盛的夏天得到艾灸调理,提阳气,散寒凝,疏通经络,那么一直到冬天,麻烦也就不会来了。另外,女人在夏天艾灸,除了祛除体寒,补充阳气,还可以针对的调理一些虚寒性的经期问题,或妇科炎症。 当然,夏天最好还是健健康康,无病无灾的好,取穴也会比较简单,如下: 神阕、气海、关元——温补元阳可用艾条、初次艾灸者时间在5-20分钟,之后循序渐进延长单次艾灸时间,可至30-50分钟,但不建议超过一个小时。 温补元阳、复苏固脱、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2背俞穴——温补脏腑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同神阙、气海、关元穴灸,但因穴位较多,也为便于单独操作,更建议采用艾灸仪艾灸,覆盖面积大的艾灸盒能让几个穴位同时得到作用。 每穴20分钟,可以天灸完,一周休息-2天。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准,觉得舒服、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以不上火为判断依据!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是人体的阳位,用艾灸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背为阳,腹为阴,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许多冬病易发的病症都需要取背俞穴,因为它是阳气进入人体的部位,也是人体补阳的重要场所。 大家都在读、腰粗、背厚、腿粗、宫寒,不用怕,各有各的妙招! 2、康养中的“三避”及“五养” 3、腰上用一物,腰突没了,疼痛消了,腿麻好了,多年的病痛再也不来找了! 4、关节疼痛,不能只暂时止痛,还是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守护软骨健康 5、豫源堂提示:2万步伤膝,3万步断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