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2-13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又是一年盛夏到

又到了“冬病夏治”的季节

《百姓零距离》特邀

医院医院

康复科主任梁士锋

走进《百姓零距离》

和您聊聊“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那些事儿

(梁士锋主任正在直播中)

医院开展传统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三十年余年,根据中医理论和治未病思想,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特定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一中医特色外治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对于冬季多发的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青少年顽固性咳嗽及肢体、关节因受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有特殊预防和治疗效果。平均每年预约就诊达四千余人次。

什么是“冬病夏治”,原理是什么?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此时治疗可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因此,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进行治疗?

全年中的“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泄,气血畅通,药性易于由穴位渗入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相应脏腑进行调节,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因时制宜”的自然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季“三伏天”人体毛孔俱开,药物易于透过皮肤渗透到皮下组织中,促进血液循环使药达病所。本法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敷贴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1、敷贴后皮肤表面可有灼热感或瘙痒感,这是药物作用的正常反应;

2、敷贴时间一般为30分钟-1小时,可根据自身反应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但不宜太久。至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发红,即可将药物取掉,用温水轻轻洗净皮肤。禁用肥皂;

3、对小儿患者尤其要注意,敷贴时间一般为10分钟-30分钟,家长要勤观察,局部皮肤发红即可取去敷料;

4、如局部皮肤起泡,注意不要抓破,几天后可自愈。泡大者,可用消毒针头将水泡刺破,把水放出,再涂上龙胆紫;

5、敷贴后瘙痒较甚,可用皮炎平软膏外搽;

6、敷贴后,若有反应较重者,请及时与敷贴医师联系。

敷贴期间有禁忌吗?

敷贴期间要禁食冰冷、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及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等食物。尽量少吹空调,洗澡以温水为宜,不能用过热水冲洗敷贴面。

  

治疗范围

1、呼吸系统: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体虚易感易咳者;

2、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不温、麻木者;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胃肠功能紊乱者;

4、妇科疾病:宫寒、痛经、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尿频、漏尿者;

  因此,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中医理论,乘“伏天”阳气最旺盛、毛孔打开、人体经脉气血充盛之时,通过饮食、中药、针灸、药物敷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经脉气血,增强防治疾病的能力。

梁士锋

 医院·医院

中医(针灸)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专业擅长:

  能熟练运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脑萎缩、小儿脑瘫等;针灸、针刀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及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主持科室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工作,运用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哮喘、气管炎、鼻炎、咽炎、扁桃体炎、体虚易感易咳者;多种慢性虚寒性疼痛如肾虚腰痛、脾虚腹痛、腹泻、痛经者;风湿痹痛、四肢不温、麻木不仁者等等。

特别提示:

初   伏:7月12日(第一次)   

中   伏:7月22日(第二次)   

中伏加强:8月1日(第三次)   

末伏:8月11日(第四次)

  

预约缴费时间:6月20日至7月10日(双休日除外)   

敷贴地点:门诊1楼针灸科   

预约-、

1.敷贴所用药丸成分及小儿敷贴的安全性

药丸是%的纯中药制成的。我院自年开始“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以来,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精选数十味名贵中药材,研成细末,每次敷贴当日加姜汁及时调制成丸,略大于鹌鹑蛋,然后用麝香膏固定于特定穴位。小儿一般5分钟可敷贴成功,随后只需敷贴10分钟-半小时即可,没什么明显的痛苦,非常安全,且操作简便快捷,深受患儿及家长好评。

2.冬病夏治的疗效

通过三十余年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中对哮喘、咽喉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的有效率达95%以上,对颈肩腰腿及风湿、类风湿等病症患者有效率达90%以上,而且本法具备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3、反应强烈很正常

  药物敷贴于皮肤后,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水泡,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反应明显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水泡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的小水泡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绿药膏等进行消毒。

4、要保持连续性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5、要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这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6、要遵守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多为慢性疾病,一般需连续治疗3年(一年敷贴四次,每次时间为半小时至两小时),也就是一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7、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8、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9、吃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10、要保证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蓝鲸FM同步直播)

温馨提示

冬病夏治是一个时间稍长的治疗过程,一般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但多数患者第一年就可以见到效果,每年夏天初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以后每十天一次,一年治疗四次,直至整个伏天结束。敷贴当日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女士不要穿连衣裙,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穿深颜色衣服最好。同时为方便敷贴,最好不要在脖子上佩戴饰物。

FM.4

芜湖新闻综合广播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颠症状及治疗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