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4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这次疫情期间,有个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出名了,在昨天的文章《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万病由寒起,寒从脚根生!》中我们也有提到。

那么八段锦是否真的很有效?

在中国,如易筋经、八段锦、儒释道诸子百家的古老健身术中,呼吸吐纳,似乎带有更加神秘的色彩,几乎等同于得道成仙的秘籍。

八段锦具有多年的历史,对慢病、急性病、重症等患者的正气恢复有协同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寒湿为主,中医讲排湿毒可通过微微汗出、调理好胃肠功能、保持大小便通畅,及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八段锦通过8个优美的动作锻炼人体四肢,达到强健身体、气血流畅的效果,从而提升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增强自身对抗湿毒的能力。四肢强,阳气旺,心脏更健康。

经络不畅,则百病丛生。如何打通经络,气血十足呢?中医以气血为核心,特别以气为根本,八段锦则应运而生。

这种用来调理脏腑气血、恢复代谢功能、强身健体的一种体操,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被比做精美的锦,共八段动作、故名八段锦。

练多久八段锦能打通经脉

因人而异,可以自己慢慢感觉。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并不属于武术范畴,并不能达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绝世武功”的功效,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就会有浑身轻松,轻易不会得病。也就是说,当你练八段锦感觉身体变好了,正是经脉慢慢打通的过程。

练完八段锦多久能沾水?

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0.-1小时后再洗澡,如果只是洗手洗脸,是随时都可以的。因为洗脸洗手,只是身体小面积接触水,并不影响什么。但是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是不能立即洗澡的,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不管水是洗冷还是热,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

练完八段锦多久可以吃饭?

0.-1小时后。因为在刚练完八段锦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八段锦练多久能起作用?八段锦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每个人练八段锦的初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锻炼,而有的人想要减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是在坚持了3-6个月时才会明显发现身体的改善。每个人想要得到的功效并不一样,只要坚持练下去,练的方法正确,身体会告诉你得到了什么。

《黄帝内经·素问》中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赶紧练起来吧!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双手相对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撑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髀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双臂外旋挤肩胛,头应随手左右转,

吸气气聚通督脊,大椎膏肓得疏摩,

翻掌封按臂内旋,呼气气下至涌泉,

一紧一松循环练,松静自然气归田

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往后瞧”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还可以增加颈部和肩关节周围参与运动肌群的收缩力,并且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预防眼肌疲劳以及肩、颈与背部等疾患。同时,还能改善颈部和脑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双掌扶膝气下沉,鹊桥尾闾遥相对,

摇头摆尾心肾交,马步扑步自然转,

侧身吸气伸背肩,俯身呼气气周旋,

如此往返随心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能够使整个脊柱的关颈段、腰腹及臀、股部肌群,全都参与收缩,这样既增加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强了这些部位的肌力。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托掌收足与肩宽,上抱下按扶小腹,

前伸上引舒胸肋,按至胸前向后穿,

摩背按腰手攀足,手引头顶挑腰背,

任督循环气调匀,固肾柔腰天地联。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

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腰间,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腰间抱,收脚松掌式还原。

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以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腧穴和督脉等;同时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能够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立合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吸气悬项脊竖直,落足呼气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放松颠抖缓缓做,自然呼吸态怡然。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

hu

xi

配合呼吸之后,练习八段锦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伸筋拔骨、疏通经络、加速气血的流动,也会让我们练习的时候注意力更加的专注在练功上,同时也会让我们对“气”的感觉更强。

但需要提醒的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吸气不要太满,憋气时间不要太长,用劲的时候不要用全力,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中国古代各家的呼吸训练中,一般会把呼吸和吐纳融合在一起,先吐纳,后呼吸。

这种呼吸,一是强调吸气、二是强调呼气。目的是让新鲜空气充满胸腹,尽可能多的清气,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呼气更是为了深入的吸气。都好理解。

如《千金要方》所述:“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中细细吐出尽。”这是最简单的版本了,也是最符合现代生理学的,一般初学者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坑是最少的。

《类经》:“瞑目,先习闭气,以鼻吸入,渐渐腹满……及闭之久,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呼即尽。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但能闭之七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护也。”要求安和自然、循序渐进,并且不可强迫为之,否则会“轻夭人命”。现在我们来看,有许多人在练习密宗的宝瓶气功。功效到底如何?如果没有老师点拨,感觉挺悬。

道家养生十分推崇“服气法”,唐宋时期此法相当流行。在咽气的基础上,增加了服气法,服气法更加重视闭气,认为闭气时限越长越好,《日精功》将五色霞光“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气”。问题来了,不是专业运动员,谁的肺活量能有这么大哪?搞得不好,很易产生憋气、闷气,缺氧啊。

凡是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偏差的功夫,一般都是在静态的训练下产生的。而八段锦恰恰是把静态的训练改为了动态,这样他就保留了传统功夫中非常好的一些训练手段,并且以动治静,杜绝了过度执着的精神压力,有效地避开了这些。

八段锦在锻炼当中只是一瞬间,两个穴位,一对照意念到了,这气就到了。比如说在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当意念劳宫穴和涌泉穴一对照,气血则自然就到了。再比如说左右弯弓似射雕这一式,意念在拇指和食指的少商穴和商阳穴,这样肺经和大肠经的井穴就打开了。摇头摆尾去心火,意念在膈俞穴。

其他的各个式子里面都有意念的作用,但精巧柔润,有效避免了过度的意念而造成的精神恍惚,或者说是精神抑制。

八段锦是古代人发明的一种保健养生的方法,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能活络经脉、打通气血,具有抗病、强身的作用,但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不适宜人群。

那么八段锦不适合什么人呢?

不明病因的急性脊柱损伤者因不明病因而患上急性脊柱损伤者的人群是不宜练习八段锦的,比如说不知道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腰突然不能动了,或者腰部突然出现疼痛,这时不要轻易练八段锦或者有其他的锻炼行为,因为练习八段锦,人体的脊柱会有弯、伸、曲还有旋转的动作,而在这时任何一个扭动、弯腰的动作都可能加重脊柱损伤。

患有脊髓症状者如果确诊是患有脊髓症状的人群,如脊髓压迫症、脊髓损伤者,也不能随意练习八段锦。这一类病患的治疗和康复训练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有练八段锦的意向,可以在咨询医生后,由医生来决定锻炼的时间和方法。

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虽然八段锦的动作简单易学,但是一整套下来也会有浑身发热、出汗的感觉,像是做了剧烈的运动一样,因此患有严重心、脑、肺疾病的人群是不适宜练八段锦的,以免诱发疾病。但是病症较轻的人群,是可以在咨询医生后进行练习八段锦的。

过于体虚者许多体虚者,稍微多走一些路、搬一点东西就会有头昏眼花、体力不支的感觉,而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需要配合呼吸来练习,过于体虚、气力不足者也是不适合猛然开始练习的。

练完操,如果能配合传统膏贴,改善效果更佳!有多传统?看看清明上河图:

一个炉子,一口铁锅,一个陶盆,两只瓷碗,一个石臼,一个碾槽,几根木棍,就是熬药的家当,如此简朴,却又如此管用。选料、浸泡、炼油、升华、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启封、滩涂,经过多道古法工艺,考究的是制膏人经验和悟性,更考究的是精益求精、潜移默化的匠心。在中国民间,有真正的好膏药。

中医是中国文化宝贵的财富。

国家领导人年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发表讲话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匙。”我们的中医不仅有八段锦,不仅有传统膏贴,还有更多值得探究的瑰宝。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