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到了,马上又到了三伏天,对咳喘、关节炎等老病号来说,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时节。老祖宗善于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疾病,“三伏贴”是最常见的治病法宝。 “三伏贴”的使用传承已久,但现在也有不少人都只闻其名而不知其用。什么是“冬病夏治”呢?“三伏贴”又是什么东西?它又是如何治病的呢?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三伏贴”的使用指南吧! 01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 02 三伏贴的组成 “三伏贴”敷贴药物组成源自清代《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取辛温药性来鼓舞身体的阳气,达到驱寒的效果。 组成三伏贴主要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1 白芥子:祛痰散寒、消肿止痛 白芥子归属温化寒痰药,辛温,入肺经。中医认为,白芥子有祛痰散寒、消肿止痛之功,内服与外用均可。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白芥子外敷有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有温暖的感觉,临床常被用作抗刺激剂,外敷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症。但不宜久敷,否则会引起水泡、脓疱。 2 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延胡索为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的著名镇痛药,沿用至今近年,其味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 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雷公炮炙论》也有曰,“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3 甘遂:泻水逐肿,消肿散结 甘遂味苦、甘,性寒,有毒,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可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通,痈肿疮毒。用量不宜多,且中病即止。 4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细辛其根细长,其味辛香,而得名细辛。细辛味辛性温,功于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为解热、驱风、发汗、祛痰、镇痛之良药,用于抑菌和局部麻醉,效果亦佳。 注意,细辛用量不宜多,且最好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03 敷贴,抓住最佳时机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 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每10天贴1次 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来说,成人不超过6个小时,12~18岁约4~5小时,8~12岁约3~4小时,3~8岁约2~3小时。 贴敷后局部的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 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04 三伏贴适应症 三伏贴只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05 三伏贴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是不适宜使用三伏贴的: ?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孕妇;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内热体质的人是不适合的。 06 三伏贴穴位详解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下面介绍些常用穴位: ①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头痛,鼻炎,肩背痛,颈椎病等。 ② 定喘:位于大椎穴旁开0.5寸,双侧取穴。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③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 ④ 天突:位于前正中线,喉结下方的凹陷处。 主治: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喘息等疾病。 ⑤ 膻中: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胸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过胖过瘦、呃逆、缺乳症等。 07 贴后要牢记 1、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2、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5、慎食大量肥甘厚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Theend?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股份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