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亚健康人群和很多慢性病患者都非常重视在夏季治疗“冬病”。 其中,每年入伏后异常红火的三伏贴就是最好的例证。那么,您知道“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吗?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夏天能否把“冬病”根除呢?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哪些“冬病”适宜“夏治”一般来说,阳虚类疾病最宜冬病夏治。冬天发作而夏天缓解的疾病多属阳虚类疾病,因为冬天阳气内收,人体无力抗邪,于是伏邪受外寒相引而发作。而夏天时阳气外散,受天地影响,人体阳气亦外浮,阳气向外透散的过程中可顺便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因此,在夏天往往伏邪不容易发作。夏季天地阳气外泄,人感之亦阳气外泄,则必然内阳不足,所以我们要补养体内的阳气,而夏季是补阳的最好时机。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了。冬病包括寒性疾病以及在阴天或雨天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和颈肩腰腿痛、痛经以及儿童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这些疾病在夏季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哪些人需要夏季治“冬病”一般阳虚体质的人应该进行冬病夏治,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体质。那么,如何简单判断自己阳气不足呢?在夏季阳虚体质的人有四种表现。 一是喜喝热水。天气虽然炎热,但仍想喝热水,而喝冷水则不适。 二是喜暖喜温。夏天大汗之后即感到身冷;手脚发冷,要盖被子睡觉。这是因为阳气不足,过汗伤阳,阳气外泄,所以反感到冷。 三是面色苍白。一般人到了夏天面色略显红润,但阳虚之人表现为虚寒之色,甚至于环唇苍白,这是典型的内阳不足之象。 四是长年大便稀薄。这是因为脾阳虚于内,清阳不升反降。 以上这些表现有其一者即为阳虚体质,需要于夏之时扶阳治疗。 冬病夏治有哪些手段夏季三伏天是最好的补阳时机,其中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三伏贴广受人们喜爱。三伏贴疗法即穴位贴敷治疗,其之所以多用于夏季,是因为夏季人体毛孔开放,帖敷药物易于渗透皮肤,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动人体积极性,提高排邪能力,使得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此外,中医扶阳、冬病夏治的疗法还有很多,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典型的方剂有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归脾汤及四君子汤等。通过有效治疗,可以扶正抑邪,使病情好转或减轻其发作程度。 但是,冬病夏治要适可而止,勿过量,以增强元气、改变体质、排出邪气为目的,不以治好大病为目的。况且,大病难以速愈,总需平时细心保养才是。 友情提示 年三伏天为: 年7月17日~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年7月27日~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年8月16日~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医院中医科专家 谢肄聪 主任医师 擅长: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针灸治疗。针刺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痛症,偏瘫,颈椎病,失眠及针刺减肥等。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三、医院专家门诊(以当日挂号信息为准) 姚凯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针药结合防治脑病,糖尿病,颈腰椎病。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三、医院专家门诊(以当日挂号信息为准) 夏至 炙热来临 推荐常备消暑汤! 1、山楂汤 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3、薏仁绿豆粥 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4、冰镇西瓜露 西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冰镇西瓜丁倒入糖水中即可。可清热消暑、消毒利水。
文章来源:健康报、人民日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