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太阳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 当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静功,那些功法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可以练。 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三、睡眠 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 四、夏天 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但是每个人心火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 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 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正如前面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 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得更深。 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把气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 七、功法 道医讲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 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桩、正坐、金鸡独立、撞丹田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俯拾皆是。 八、心灵的阳光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 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九、睡觉补阳气 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教你两招让你阳气十足。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 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中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养生功 人在小便后,身体都会汀颤片刻,而且感到一股寒意。东方医学将此情形称为‘风寒’。身体在小便之时,如同冬天打开门宙一般,身体的汗毛孔及毛细血管完全松弛,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这时候最容易患上感冒、皮肤病或风湿症,让‘邪气破了表面气’。因此,根据道家养生秘法所说,小便时亦不容一丝松懈。为使精气不外泄,必须咬紧牙关,脚尖直立,以门神般的姿态撤尿。女性也是如此,需采用双脚尖支撑身体的蹲姿,尤其加力于脚的第一、二指,效果更彰。这种作法具有显著的强精作用,用于加强肾功能有奇效。 如果每天连续五、六次这种脚尖直立小便法,数月后,你的肾必然强健超人。迅速增长内力的方法——道家秘功“撞丹田”[/B]人活在世,我们不想只满足于不生病,不想自己是一个易碎的花瓶,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有一点磕碰。想让自己更强壮,就像那路边的荆棘,禁得起风雨严寒,禁得起路人踩踏。少林武功中有一个强壮身体的方法叫做“铁布衫”,就是用一个装满石子的细长沙袋来敲打腹部,不过此功法过于刚猛,而且由于在击打的瞬间要闭气绷紧肌肉,有违养生“自然顺随,松静合一”的要旨,所以撞丹田就是最好的选择。“撞丹田”可以说适合于每个想要身体强壮的人,它将帮您找到人体的能量库,让您体会身心合一的境界,使您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人体的“内力”。很多人打坐难以入静,“撞丹田”却可让您轻松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撞丹田”会使您的内力增长得很快,一段时间后,您就可以从“靠”自然转成较为有力的“撞”了。这时,您会发现原来腹部松弛的赘肉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肌肉,这种肌肉没有突显的棱角,与健美运动员的完全不同,但远比后者的更为结实。 对丹田的具体位置,自古说法不一,通常分为上丹田—两眉间;中丹田—两乳间的膻中穴;下丹田—脐下1寸3分。今天要撞的就是这个下丹田。咱们要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位置就在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找个像水泥电线杆一样粗细和平滑的大树来撞,效果最好,两腿略分开,站在树前,肚子离树干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树就可以了。 动作要点: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请先感受一下撞“丹田”时腹内脏腑和心里的感觉,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呼吸自然而悠闲。说是“撞”,其实那是以后的事,开始练习的时候,应该叫做“靠”更为准确。每天撞个几分钟,慢慢地,您多半会撞上瘾了。“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如果您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使不出”、“心神不定,魂不守舍”或者“体力透支,难以积蓄”,我想,您都可以从“撞丹田”中找到解决之法。 如果有年轻的朋友想练成“钢肚”的话,这种方法,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捷径,若每天坚持,大概3年时间,当您气运丹田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像汽车轮胎那样强健了。要注意,撞丹田的禁忌人群有三:孕妇及腹部有过较大手术的人;有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的人;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功法心有疑惧的人。练此功要顺其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与“推腹法”同练,效果更佳。有些朋友肚子上的赘肉较多,用推腹法根本没啥感觉,一撞丹田便发现敏感点了。这时再用推腹法,则事半功倍。“撞丹田”的好处太多,有助于排便,瘦腹,排解压力等等,我把它当做最方便的养生法,经常在心烦时撞、疲劳时撞、生气时撞、忧虑时撞,总之,感觉它是个力量的源泉,取之不尽。 撞墙功--最简易有效的强心功法 《养生四要.慎动》说:“背则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保持背部温暖,即可预防感冒,又可固肾强腰。 《内经》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暖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老老恒言》强调说:“五脏腧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切入脏,殆患非细,有汉时尤甚。” 背为五脏腧穴所会,尤其是天热出汗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已于内侵,引起疾病。 撞墙法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简称撞墙。它是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过去都要正式投门拜帖的弟子才能得到真传。现如今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已经被广泛推广。撞墙还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放松背部肌肉,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能力。 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上的穴位,强化脏腑功能,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就这样直接、间接的都治了。另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也有帮助。 撞墙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脊椎通大脑、脑髓,能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治疗极有帮助。 撞墙的刹那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能出气的地方挤出,会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淤积。 一、注意事项: 1、量距离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远,自然站立,背贴墙壁。上半身往前倾,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 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脚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完全放松。 3、撞墙臀部以上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很自然地后躺,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靠,双手自然摆荡。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轻松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撞时留意一下,只发出一个声音为准。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身体撞击的刹那,嘴巴张开,自然吐气,不可憋气,假如你有把握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 4、离墙上半身稍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要有刻意出力离墙的动作;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要有上下起伏的情况。离墙时,应收束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的动作。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二、练习撞墙功时,吐气很重要。当身体撞击时,嘴巴要张开,要自然吐气,不能憋气,要顺其自然。 1、关于全身求放松全身放松即不能过度用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 撞墙功主要就是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如果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就会影响脏腑运动而达不要我们想要的效果。 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放松同时在撞击瞬间加点意念,会使撞击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令全身气血充沛。 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顺任脉而下。也就是说,撞墙一次,气随任督两脉走一圈! 2、关于撞墙功中靠墙的部位最初要求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这样做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也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 3、关于撞墙时双手位置撞墙时双手要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除了双手自然下垂,还可选择双手环抱,置于胸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内气集中于夹脊,二是可以避免肩胛骨受伤,这是个人体会的层次问题,可随练习者自身的情况与感受而定。 4、关于撞墙时步法撞墙时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脚跟与墙边的距离,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不论靠墙或离墙,都要注意腰背部的放松,使气和身体重量能沉到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 5、关于撞墙时呼吸太极拳呼气、吸气都是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学说:最好的调息就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在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吐出,一定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以自然为宜。 三、撞墙时应注意什么? 1、墙面必须平整,撞墙之前,应仔细检查,墙面绝不可有凸起物。值得一提的是,撞墙绝非撞大树。撞大树要归入严格禁止之列,因为撞大树容易使椎骨脱位,甚至可能导致半身或全身不遂的事情发生。 2、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不要练习。 3、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较弱或50岁以上者,初期应由人陪练。如没有人陪伴,可适度减少撞墙时间,以自己觉得舒适为度。 4、所有练习者都要特别注意:撞墙不是真的用力用背部去撞墙,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的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浊气。如果主动用力撞墙,效果会大减,甚至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用背部撞墙法锻炼身体,既简单方便又疗效显著,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你可以随时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找到一面墙来锻炼身体。朋友们不妨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小时为自己的身体加加油﹑充充气,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这一项简单的健身方法,就能治疗和预防许多重要脏器的疾病。 推荐大家:试试下面这套健身操,它会让你骨骼好、精神好、身体棒! 第一步:从肩颈背部开始 拉伸运动热身站直,找一条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两端(与肩同宽),慢慢地抬起双臂,举过头顶,继续往后背,直到你的极限。 伸展运动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到脊椎被拉开的感觉。 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提肩松膀呵护肩颈站直,提起双肩,感觉到肩部有酸胀的拉伸。保持这个感觉15秒钟,放松肩膀,再做一次。 双臂上拉运动肩颈直立,双脚并拢,全身收紧,双手自然上举,上举后双臂交叉,手腕翻转,使掌心相对合十。保持这个伸展的动作10秒钟,放松。在伸展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肩颈背部的痛点。 这是一个轻松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伸展时不可以闭气。 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所有的伸展运动都要遵照这个原则) 第二步:把重点转移到你的腰腹部 撞击丹田5分钟增长内力▲(如果图片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