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http://m.39.net/pf/a_4447714.html 春天,是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时节。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上巳也就是上巳节,民间俗称三月三,正是季节交换,春天来临之时,阳气开始升发,但阴气还没有完全闭藏,人容易患病。所以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皆去水边沐浴,以求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冬春交替之时容易患病, 那么要防治哪些疾病呢?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我们知道春为四季之始,阳气始发。《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春和肝同样意味着生升之机,肝在五行属木,春天正是草木生长的时节,故肝通于春气,春季易发与肝有关病症。 但是这里的肝不仅单纯的意味着人体代谢器官肝脏,更多是指肝在中医学上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的每一种生理功能,在春季内外虚邪贼风的作用下,都会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 一、易感疾病 1、外感风邪导致的肩部、腰背、腿部、关节酸麻胀痛。 近日,郭老师的诊室里有许多腰腿疾病患者前来就诊,皆受到腰背和腿部酸痛麻木的困扰。其中有常年患病,近几日疼痛加剧的中老年患者,也有突然急性发作肩背疼痛的青壮年患者。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肝风内动风窜络脉易患痹证,故卧床休息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风邪较盛的春季,更要抵御风邪。 2、肝阳上扰所致的偏头痛。 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头痛史十年余,近一周头晕、头顶部头痛症状突然加剧前来就诊。 肝主疏泄,肝气亢逆,疏泄太过或者肝气虚弱,疏泄不及都会导致头痛。故春季养肝尤为重要。 3、肝气不调,也会导致头面五官、皮肤疾病。 一位49岁女性患者,近一周眼睛肿胀、咽喉疼痛,且遍身瘙痒难忍两月余,前来就诊。肝开窍于目,肝经风热,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咽喉疼痛。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肝气郁结体内疏泄不通,则遍身瘙痒。除此之外,肝阴不足、肝血亏虚易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经湿热,易眼泪增多,迎风流泪;肝风内动,上扰面部则会导致口眼歪斜中风。 4、思维情志易受肝风影响,失眠、烦躁不安或抑郁悲伤与肝气郁结、肝血不足有关。 《医方考·郁门》说:“肝木也,有垂枝布叶之象,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就像树木生长枝叶伸展条畅,且“肝藏魂”,主意识思维及梦幻活动。那么如果肝受邪气侵袭,则肝失疏泄情志受损,魂不守舍。从而有:“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所以在春季,不仅需要重视肝气带来的身体疾患,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视。 5、肝气疏泄失常,会导致脾胃失和,便秘、泄泻、胃疼胃胀。 一位61岁女性患者,有胃炎史,近日胃痛胃胀、便秘打嗝、口苦咽痒,前来就诊。五行生克关系可知,木乘土,即肝气横逆乘脾,肝气的疏泄失常会导致肝气犯脾胃,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肝火上炎则口苦咽痒;肝气郁结犯胃,则胃失通降,胃痛胃胀便秘。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所以在春季养肝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调和脾胃,注重饮食养生。 知道春季易感疾病, 那么我们要如何防治疾病呢?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春季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时节,万物生机焕发,欣欣向荣,应该入夜即眠,早早起床。披着头发,宽解衣带,使形体舒畅,在庭院中缓缓漫步,以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要顺应春生阳长之道,不滥行杀伐,多给予,少夺取,多奖励,少惩罚。与春气互相感应,这是养生之道。如果违逆则会损伤肝气,夏季会有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应于春之肝的生发之气不生,导致肝气内郁发生病。 黄帝内经强调了春季养生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运动、饮食、情志方面着手养生。 养生需要注意的六原则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通过上文,大家已经了解了春季养生,我们春季仍应该通过适宜的运动、饮食、心情调节以养肝调脾,达到顺应自然,生长阳气,防治疾病的目的。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由凌薇静舍校编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