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29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享受生活心安神泰《中药入门》第31讲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被称为固涩药。

什么叫收敛固涩呢?前面我们在讲五味的时候讲酸能收能涩,收敛的意思就是增加机体的约束力,约束气血津液,使它不任意地、随意地向外耗散。固涩呢,是使气血津液的出入的通道不那么顺畅,不滑利,不流畅,它也就是不容易外泄。总的来讲收敛固涩就是增加机体对气血津液的约束力,使之不过多地流失,或者耗散。

收涩药是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什么是滑脱病证呢?我们体内的汗液、尿液、大便、精液等排泄无度,不断耗散流失被称为滑脱证。根据作用的不同,本类药物可以分为三类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和固精缩尿止带药。

固表止汗药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是由人体内的阳气蒸化的津液形成的,肺主气,如果人体的肺气不足,则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这个时候汗液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行溢出体表,再加上营卫不和者遇到外邪的侵袭,致使防卫体表的阳气、固守体内的阴液都相继失调,接下来就会出现多汗症的情况。多汗的情况有两种,一种叫作自汗,就是患者在清醒的情况下自觉的汗出过多。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入睡了以后,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汗出过多,称为盗汗。一般认为自汗绝大多数是属于气虚,尤其是卫气虚,肌表不固而引起的,所以常常称为气虚自汗。盗汗绝大多数是阴虚火旺,虚热逼迫津液外泄,所以又称为阴虚盗汗。本类药物味多甘平,性收敛。多入肺、心二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止汗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

固表止汗药的代表药物为麻黄根。我们学中药的第一味药是麻黄,是发汗解表的药,用的是麻黄上面的草质茎,是发汗的,它下面的根是止汗的,是相反的两个作用。

当年李时珍就非常困惑,就在《本草纲目》中说:“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其中奥秘,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岁不可测度,但亦有古人“取象比类”的结果。正如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的清代名医唐容川说:“麻黄比用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又轻扬,故发汗直走毛孔。亦有麻黄根者,则以其根坚实而味涩,故能止汗。苗空则通,根实则塞,亦阴阳通塞互换之理”。

敛肺涩肠药

”敛肺涩肠药主要治疗久咳和久泻。咳嗽属肺,泄泻属大肠,因为肺和大肠相表里,很多药物既入肺经治疗久咳又入大肠经治疗久泻。如为肺虚,则加补肺益气药;如为肾虚,则加补肾纳气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兼脾肾阳虚者,则配温补脾肾药;若兼气虚下陷者,则宜配补气升提药;若兼脾胃气虚者,则配补益脾胃药。敛肺涩肠药的代表药物为乌梅。“

固精缩尿止带药

肾司二便主生殖,所以尿频、遗精、带下都和肾相关。肾气虚,肾气不固,往往导致精关不固而出现了遗精、滑精。膀胱失约了,就出现了尿频、遗尿。带脉不束,就出现了妇女的白带过多。这类药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本类药酸涩收敛,对外邪内侵,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尿频等不宜用这类药,这类药最为有代表性的是山茱萸。

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下涩肠止泻药乌梅。

乌梅

”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大队人马出征。行军途中,经过一处十分荒凉的地方。正当中午时分,骄阳似火,天气非常炎热,士兵们四处都寻找不到水源,渴得十分难受,严重的影响了士兵的行军速度。突然,曹操灵机一动,大声叫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很多,甜酸可口,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口水流出。大家加快了步伐,不久大军就遇到了水源,走出了荒原。每当看到这个典故,我们都会想到一个成语“望梅止渴”,乌梅真的能够止渴吗?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梅在冬春之交开花,耐寒开放,“独天下而春”,亦是报喜的象征。梅的果子味酸涩。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吃到酸味较重的东西时,会不自主地把脖子缩起来,五官也会揪在一起。这种生理的反应也提示出味酸之物具有“收敛”的功效,而且有一种能够糅合能量的特性。中医对药物的认识不同于西医,不是太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